我的家鄉雷州半島是雷電災害的高發地區。前幾天我回鄉,鄉親們淚汪汪地向我訴說這樣一出悲劇:最近,村里的花嫂和女兒一起到農田去收花生。在附近的農田收花生的,還有多名鄉親。后來,天空陰云密布,雷聲隆隆。雖身處空曠的田野,可大家還在忙個不停。沒過多久,一個耀眼的閃電劃過低空后,花嫂被雷電擊中倒在田里。雖然現場的鄉親們對她進行了搶救,但因傷勢過重最終沒能挽救過來。 聽了鄉親們的話,再看看花嫂那無助的女兒,我心如刀絞。說起來,類似事故在我們這一帶農村并不鮮見。遺憾的是,這往往并沒有引鄉親們的警醒。 我問鄉親們如何防雷電,近年七旬的三婆說:“遭了雷擊,是‘干了壞事的報應’,避不了。”正值壯年的德叔說:“我常常抱著僥幸的心理,總以為雷電不會擊中自己。”小青年阿寶則說:“雷電來襲,我就走。” 他們對雷電的態度,令我內心糾結不已。我鄭重地對他們說:“雷電時不要在孤立的大樹或金屬構架物下躲雨,不要在空曠的地方打傘,不要在室外或在各種制高點勞作,家庭要關閉門窗,在緊急情況下無法離開危險現場時應迅速采取下蹲,向前彎曲,雙手抱膝等自我保護措施……”對此,他們半信半疑。 后來,我在村子里走一圈。我發現,鄉親們新建的房屋沒有安裝任何防雷裝置,有的在屋頂部安裝裝飾性屋脊,實際大部分未做接地處理,成為一些“引雷裝置”,存在嚴重雷擊災害隱患;村中那高高矗立的文化樓倒是建有防御雷電災害的裝置。但我了解到,鄉親們常常有意逃避管理,不愿意接受雷電防御技術人員提供的防雷裝置設計審查和質量檢測等服務工作。我問自己:那防御雷電災害的裝置還有效嗎? 雷電無情,當以防御為主。無疑,要有效地防御雷電災害,在鄉親們中普及防雷電災害的常識很重要。我以為,相關部門當主動作為,下鄉幫助鄉親們消除關于雷電災的種種錯誤觀念,用鄉親們樂意接受的生動通俗的形式,來宣傳最基本的防雷電知識,讓“雷電要避要防,可避可防”的科學觀念植根于他們的心靈。 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科學安裝雷電防御裝置,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常規檢測工作。唯其如此,花嫂在田間勞作被雷電擊中不治身亡事故,以及農村其他雷電災害才可能杜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