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工程”折射“決策浪費”之憂
2014-06-24 15:21:1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最近,云南河口縣的一個文化景觀長廊項目備受爭議。三年前,該項目耗資2.7億元上馬,現在因為規劃變動、群眾批評等原因,又面臨拆除命運,拆遷補償費用保守估計要3億元左右。 短短三年,工程從建到拆,成本不菲,令人痛心。當地政府承認,前期城市規劃缺乏前瞻性,群眾對項目商鋪遮擋河岸風景反映強烈。記者在采訪中,也不斷拷問:為什么當初的規劃如此短視?城建部門的規劃有沒有站在一個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考量? 實際上,這個新聞引爆的,是人們對于決策、規劃等造成浪費現象的擔憂。此前,吉林省吉林市3億元建設的客運站閑置,江西省贛州市4.5億元建設的鐘塔公園停擺等,也引起了社會反思。因為決策不當,導致資金浪費、承諾落空、百姓失望、公信受損,是這類現象的共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考察時,針砭時弊地指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決策浪費”這個大漏洞不補,危害不小。 固然,任何決策都難以十全十美。但關鍵的問題在于,最大程度地避免決策失誤,提升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首先就要讓決策本身過得硬、經得起推敲。那些造成巨大浪費的項目工程,其決策過程亂象叢生:要么是一些領導干部拍腦袋蠻干,長官意志強行推動;要么是民意缺乏、科學論證不足;要么是急功近利匆匆上馬,不顧實際情況的復雜性…… 堵住“決策浪費”這個大漏洞,主要著力點也在決策環節。從預防的角度,亟需進一步完善決策機制,給專業人士和公眾更多的參與空間和監督權,形成社會合力以提升決策質量。從整治的角度,需要繼續完善干部考核機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干部進行秋后算賬,形成倒逼壓力以促進權力的規范使用。一頭治“未病”,一頭治“已病”,雙管齊下,抓出實效,就一定能破解“決策浪費”這一頑疾。 |
相關閱讀:
- [ 11-13]規劃部門為何“解釋不了”短命工程
- [ 11-13]窮縣頻現短命工程 豈能“解釋不了”?
- [ 11-12]公園讓路酒店,誰來為“短命工程”買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