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網絡文學研究,就得重視它的生成機制和生產機制,目的在于建設性地“介入”】 從文學史看,任何文學藝術發自民間,都是經由知識精英參與創作、給予評價才由俗變雅或者雅俗兼濟。而吸納新的領域出現的有素養的文化工作者,使之成為新的精英,也是歷史上常常運用的辦法 網絡凈化不但是必要的,也非常合理地兼顧了對網絡文學本身發展窘境的治療,“小黃文”的大量泛濫及盈利模式的形成將擠壓正規文學網站和網絡作者的正常利益與名譽,不及時干預,可能會使網絡文學創作態勢扭曲 網絡文學在過去的15年中,并非一成不變,恰恰相反,追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它的面孔一直悄悄地在改變。 當我們回眸和梳理網絡文學史及其代表作家、作品的時候,已經可以一目了然地比較出15年里文本的位移和差異,也可以看到萌芽于原初的各種創作形態怎樣隨著它的基礎平臺(文學網站)的變遷,有的壯大、有的遷徙、有的退出。 簡單地說,安妮寶貝迥異于流瀲紫,慕容雪村也不會寫《斗破蒼穹》;當年紅極一時的“榕樹下”淪落了,但文藝范在“豆瓣”中得以延伸和提煉;類型化的“起點”“創世”“縱橫”在資本的擁躉下,裂變后加緊譜寫它們三足鼎立的故事……變化,是主旋律,不因為我們統一稱之為網絡文學而沒有起承轉合。換言之,網絡文學是發展中的文學,是蘊藏著各種可能性的文學,自它誕生之初就不是單調的“鐵板一塊”。切實的研究還是要“入乎其內”,描述出他們的各種存在形態、影響范圍和相應價值,窄化它的門徑,既不尊重事實,也可能遮蔽了很多網絡文學未來的可能性。可以這樣說,網絡文學里既有合乎文學性的東西,也有類型化、市場化的巨大的“內容資源”,只是從目前來講,后者——網絡文學中的類型化創作是主流。 既然知道類型文學是目前網絡文學創作的主流,就得對其形成機制加以分析辨明,以便了解其構成與合理性,也便于我們一旦認為其過度或者其發展有新的節點的時候,可以有效地干預。某種意義上,重視網絡文學的研究就得重視它的生成機制和生產機制,目的在于介入。事實上,由于網絡文學草根化、資本化的原因,我們過去的研究和干預都比較少。今天,時機和條件已逐步成熟,一個建設性的“介入”可以由此開始。 關于類型文學在網絡世界和大眾閱讀中為何大行其道,可以很快發現一些基本原因:其一,是跟文化工業、文化產品市場化直接相關的現代受眾的消費習慣。人們去網站分門別類找自己想要的小說,其情形就仿佛去超市拿一聽飲料、一袋方便面、一件飾品,他們都是賣場里的待賣品,并且消費終端的要求最終會影響到生產的起點。換言之,高度類型化(分類)意味著讀者、媒介(網站或手機)、作者之間富含著職業化關系即其“服務”意識。其二,有賴于盈利模式的形成和背后資本的積極推動。既然作品同時是產品,21世紀的中國文化市場尤其是互聯網經濟的繁榮可以為網絡寫作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推動力,資本所代表的利益方絕不會停止其獨特的創造性,他們會應用“模式”來塑造作者和讀者各自的“夢想”,用“財富夢”來催生“白日夢”,類型文學就是最佳的結合體。從社會生活和中國現代性進程來說,這些都是常態,理解并萌生研究的興趣是我們和時代之間必要的聯系,批判也是在理解和研究的基礎上生成的,而不是相反。 目前,實際影響到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主流因素正是上述兩種——受眾和資本,但理論上講不該只是兩種,至少該有四種力量形成的合力矩陣。 |
相關閱讀:
- [ 06-10]對網絡文學要善于引導,也要寬容一點
- [ 05-20]網絡文學能否不再是“飄蕩的幽靈”
- [ 12-30]網絡文學不能只有商業沒有文學
- [ 06-14]網絡文學能承受多高的稿費
- [ 05-25]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生之太晚
- [ 11-03]網絡文學是影視改編的富礦嗎?
- [ 07-29]網絡文學也有自己的野心
- [ 05-26]“注水”嚴重導致評價機制難容網絡文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