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常態”的適應,不是一個單純的被動的容忍過程,而要將其視為中國經濟邁上一個新臺階、“破繭成蝶”,追求由大至強歷史性轉變的過渡階段、準備階段】 日前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繼續延續著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從更長時段看,中國的GDP增速自從2012年第一季度下跌至7.9%以來,連續9個季度保持在8%以下,同時出現了利潤減緩與就業增加并存、信貸穩健與物價穩定并存、稅收趨穩與債務風險并存等一些新的狀況。 這些新情況呈現了階段性特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的,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一個“新常態”,概括出了回歸理性區間的宏觀大勢,闡明了既要保持定力、又需及時預調微調的戰略方向。 “新常態”并非中國獨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歐美經濟呈現出諸多新的運行特征,包括宏觀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投資和消費低迷、企業利潤縮減、資本回報率降低等,尚未出現根本改變的征兆,被外界描述為“新經濟常態”。發達經濟體的“新常態”,背后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持續發酵誘致的兩難選擇:政策緊縮,便會加劇衰退、惡化失業;量化寬松,則將加劇債務負擔、吹大資產泡沫。 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有世界經濟整體收縮的因素,但更多還是宏觀經濟政策主動調控的結果,是順應發展規律從高速向中高速換擋的結果。處于“三期疊加”之中的中國經濟,很難再縱馬疾馳、突飛猛進。一味維持超高速增長事實上是不可持續的,也是不明智的。說到底,“新常態”內涵就在增長持續平穩,避免大起大落,實現質量效益速度的統一。它體現了中國經濟內在的、自發的生長要求。 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首先調控要進入“新常態”。做好當前經濟工作,必須讓宏觀調控主動地適應“新常態”,在戰術上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早作謀劃,及時應對,盡可能降低負面影響。一方面,要能承受增速放緩的必要陣痛,不輕易實施大規模刺激性政策,一方面加強研判,相機抉擇,及時準確預調微調。 更重要的,改革與發展也須進入“新常態”。對于“新常態”的適應,不是一個單純的、被動的容忍過程,而要將其視為中國經濟邁上一個新臺階、“破繭成蝶”,追求由大至強歷史性轉變的過渡階段、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在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構建起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經濟制度,逐步化解累積多年的矛盾和問題,奠定全面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與體制條件。 在危機與困難面前,信心永遠是最重要的。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并未改變,近來7.5%左右的增長率仍然位居世界前列。當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轉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轉向中國品牌,我們有理由相信,經濟“新常態”必然孕育中國的新輝煌,它是挑戰,更是機遇。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相關閱讀:
- [ 06-18]俄烏“斗氣”:經濟糾紛與政治沖突的二重奏
- [ 06-17]降準小幅擴圍為三季度經濟預“充血”
- [ 06-05]經濟需要微刺激,不是大手術
- [ 06-04]“懶人經濟”是“學奴教育”的產物
- [ 05-30]經濟轉型切忌“瓜菜代”
- [ 05-28]“不選穆桂英”是理性經濟選擇
- [ 05-27]面對經濟調整 預期穩才能信心增
- [ 05-26]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恰逢其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