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10日開會部署在全國法院迅速開展網上申訴信訪平臺和遠程視頻接訪系統建設工作。11日的全國網上信訪工作現場推進會提出,到今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國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信訪業務全部網上流轉。 實際上,網上信訪、視頻接訪等信訪信息化工作在多地多部門中早有實踐。客觀地講,信訪信息化在迅速響應群眾合理訴求,把矛盾消弭在基層、消弭在萌芽狀態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信息化的信訪平臺也有消極、懈怠現象,群眾反映的訴求“如泥牛入海”,影響了黨委政府公信力。在新一波信訪信息化的大潮中,需警惕信訪信息化過程中“只坐診不把脈”的問題。 近年來,信息化已滲透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信訪也不例外。2013年全國共受理群眾網上信訪事項248萬件次,同比增加10.9%,一些地方的網上信訪量已經超過來信來訪量。 這表明,信訪信息化是助力和諧、贏得民心的好事。把信訪信息化這一好事辦好,不僅要建設好網絡信訪和視頻接訪平臺,更要管好、用好這一平臺,比如將投訴內容和處理結果透明化、陽光化,更要實現從網上到網下的聯動,力爭“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做好信訪信息化工作,還需要從一開始就設計好、落實好收集群眾訴求之后的跟蹤監督、責任追究制度,確保群眾可就地表達利益訴求、可隨時查詢辦理進度、可評價辦理情況。如果信訪信息化僅僅點燃了群眾信訪的熱情,卻不能自始至終地做到盡可能滿足群眾的合理訴求,就一定會衍生新的不滿情緒,形成新的信訪問題。 信訪信息化是拓寬信訪渠道、降低信訪成本、提升信訪效率的具體舉措,更要時刻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要抓細、抓小、抓實,在保障群眾權益、助力社會和諧上取得新成效。 摘編自新華社4月12日電文/吳書光雷欣成 |
相關閱讀:
- [ 03-21]為信訪敞開“法治大門”
- [ 03-20]將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
- [ 03-20]用法治方式化解信訪難題
- [ 02-27]信訪改革的取向是“法治中國”
- [ 02-27]信訪改革重在“治未病”
- [ 02-26]不注重數量,讓信訪工作回歸應有之意
- [ 01-21]“買斷”公民信訪權折射官員心中有鬼
- [ 01-21]用協議“買斷”公民信訪權不合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