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北京90名10到13歲孩子發現,孩子們今年平均收到4867元壓歲錢,比去年上漲了5%。在參與調查的90名孩子中,父母職業為公務員的壓歲錢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個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萬元,平均約為5783元,高于壓歲錢平均水平。(2月10日 新京報) “18名公務員子女共收壓歲錢10.41萬,公務員子女壓歲錢水平最高”,來自《新京報》的這則新聞一經發出,就迅速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原因不難想到——標題實在吸引眼球。乍一看新聞,確實令人“血脈噴張”,在網絡上也掀起了新一輪“吐槽”與“拍磚”。不少人把矛頭指向了“公務員”,指向了“灰色收入”。然而筆者細看這則新聞,卻不得不對“公務員子女壓歲錢水平最高”這一結論產生疑問。 首先,調查地點選在北京,眾所周知,北京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相比于其他地區高出不止一星半點,以北京孩子收到的壓歲錢為例,得出全國孩子的壓歲錢平均水平,是否妥當? 第二,調查范圍僅僅為90名孩子,如此小范圍的抽樣,其結果的可信度有多少?更“巧合”的是,90名孩子中有18名父母職業為公務員,比例達到了20%,如此高的抽樣比例,最終得出的總數必然高于其他群體,這樣得出的數字豈非更加不可信? 另外,子女壓歲錢的水平高低并非取決于父母職業,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僅僅調查收到了多少,卻忽略孩子父母送出了多少,繼而得出“公務員子女壓歲錢水平最高”的結論,實在有些不負責任。 不可否認,隨著中央“八項禁令”的出臺,不少打算給領導干部送禮的人不敢明目張膽“送禮上門”,于是打起了領導子女的主意,以“送紅包”為名,行賄賂之實,這也是公眾緊盯公務員子女紅包數字的重要原因。但身為媒體,未經過嚴肅認真的調查與比較,僅憑北京地區90名孩子的問卷調查,就祭出“公務員子女壓歲錢水平最高”這樣的搶眼標題,實在貽笑大方。 希望公眾在“吐槽”、“拍磚”之余,能夠靜下心來,理性分析,相信這樣明顯“拉仇恨”的新聞只會越來越少,而真正反映社會現實的新聞也會越來越多。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