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高中女生琪琪從陸豐望洋河橋上躍下身亡。前一天,因懷疑她偷竊服裝,店主將監控視頻截圖發至微博求人肉搜索。很快,她的個人隱私信息曝光,成為身邊同學朋友指指點點的對象。廣東陸豐警方8日立案偵查后,將服裝店主刑拘。(12月15日《京華時報》) 魔獸“銅須門”、“踩貓事件”、“艷照門”、“天價煙局長”等都是人肉搜索的典型事件。人肉搜索一般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主動出擊查找不符合主流觀念、常理以及違法犯罪的人和事;二是網友被別有用心者利用,輕則形成一場炒作的風潮,重則給當事人帶來致命打擊。因此,對于人肉搜索的態度也出現兩個極端,認為是“網絡暴力”者要求禁止,認為是“自力救濟”者希望繼續。 毫無疑問,人肉搜索必須用法律厘清邊界,才能為人們接受并揚長補短。我國關于互聯網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比較分散,導致沒有約束的人肉搜索“不求最好,但求最肉”。有關“人肉搜索”的地方立法探索,一般都采取列舉的形式規定范圍——江蘇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時表示揭示官員貪腐不在此限,臺灣立法禁止時則排除了新聞報道和公共利益,包括揭發官員時公開私人數據、虐待動物和破壞物品等行為的照片視頻等。 匿名、分散、從眾的特點,再加上網民抱著追求正義、揭露罪惡的心態,讓人肉搜索經常越界。法律不可能對每一個參與人肉搜索的網民追責,所以按照責任劃分有針對性地出擊,能更好地為人肉搜索保駕護航。 一則,像店主這樣的發起者理應承擔主要責任。二則,利用特殊手段搜索并串聯生活軌跡的網民,和現實中騷擾當事人生活的網民,也需要對相應的侵權責任負責。三則,普通網民雖然被追責的可能性不大,但應該接受社會道德的批判。 |
相關閱讀:
- [ 12-16]女生投河能否催生人肉搜索入法?
- [ 12-16]“人肉”有風險“搜索”須謹慎
- [ 12-16]“人肉搜索”怎能成為暴力的殺手
- [ 12-16]人肉搜索,正義光環下的私刑
- [ 12-16]少女自殺案,別只看到“人肉搜索”
- [ 12-12]五月天出道15周年 人肉搜索“封面小女孩”
- [ 12-06]女子叫囂把狗安樂死遭人肉搜索 網友怒:丑死了
- [ 11-29]“人肉漢堡”與夾生的幼兒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