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比內地藥價低,別只怨以藥養醫
m.shockplant.com?2013-08-15 09:41? 張貴峰?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我來說兩句
最近,不少內地人開始到香港購買藥品,有些同樣規格藥品在兩地的價格最高可差1萬元。有專家表示,香港藥價便宜,得益于藥廠到患者之間極其精簡的銷售鏈,沒有中間盤剝,而內地醫院普遍會有藥品加價,以及有明里暗里給醫生的傭金,這些最終都要折入藥品售價。(8月14日《人民日報》) 同樣規格藥品最高可差1萬元,如此巨大的差價數據,無疑顯得非常“扎眼”。檢討造成這一巨大藥品差距的原因,長期以來內地飽受詬病的“以藥養醫”體制,以及由此催生的荒誕悖謬的藥價虛高邏輯——“藥價越高、越受醫院歡迎”“藥品回扣越大、越受醫生青睞”,確實是一個難以回避的關鍵因素。不過,進一步思考,“以藥養醫”體制固然是導致香港內地藥價有差距的重要原因,但也并非唯一和全部原因。 仔細分析一下媒體開列的多個藥品價格和差價數字,不難發現,盡管許多藥品絕對差價數字十分驚人,但是相對于藥品固有的價格本身來說,差價比例其實又不算太高。如差價達到1萬元的“赫賽汀”,差價比例約為60%,即內地比香港價格只貴了60%。這種差價程度,較之此前我們熟悉的源自“以藥養醫”的動輒百分之幾百甚至幾千的藥品暴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背景下,將上述絕對數字很高而比率并不高的藥價差異,主要歸咎于“以藥養醫”,顯然既不全面客觀,也不利于全面厘清其中的成因。那么,除了“以藥養醫”,導致兩地藥價差異的原因還有哪些?在筆者來看,以下兩點,或許不容忽視、同樣需要反思。 其一是,稅負原因。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內地商品的稅負程度、含稅率,不僅遠比香港更高,而且與世界許多國家相比也明顯偏高。這正像媒體披露的,中國商品中含稅是美國的4.17倍,日本的3.76倍,歐盟的2.33倍。這種基本商品稅負現實下,即使不考慮“以藥養醫”因素,內地藥價比香港貴60%左右,其實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其二,更為重要的還有,醫保的原因。這突出體現在,我國醫保的報銷范圍還十分有限,報銷目錄內的大多只是一些常規低價藥,而諸如治療癌癥這類重癥的保命高價藥,則往往不在醫保報銷范圍之內,像上述差價1萬元的赫賽汀“在內地多數省份并未納入醫保目錄,屬于患者自費藥”。這正像原衛生部長陳竺也曾坦言的,由于報銷目錄外用藥,“實際報銷比例只有50%左右,居民用藥費用負擔仍然較重”。顯然,一旦昂貴的高價藥不能充分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不僅會加重患者負擔,勢必也會極大抑制這類藥品的使用銷售,導致“物以稀為貴”,并最終形成一種抬高藥價的惡性循環。 進一步看,醫保報銷范圍所以有限,除了醫保的公共投入不足、保障水平不高之外,實際也與目前我國醫保的管理服務水平偏低密切相關。如醫保體系不僅高度分割且統籌水平極低,難以形成對醫保資金的高效管理,同時由于缺乏參保者的公共監督,醫保管理機構也缺乏應有的動力和能力,真正充分代表患者利益與醫療機構、藥品廠家進行醫療價格談判,進而不斷推動醫療藥品價格性價比的提升。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5]“香港內地藥價差一萬”究竟差在了哪兒?
- [ 08-15]就該學學降藥價的“香港經驗”
- [ 08-14]內地以藥養醫推高藥價 香港同種藥品有些便宜1萬
- [ 08-13]欲降藥價先治“會議費腐敗”
- [ 07-29]知名藥企為何避談高昂藥價:拿了不該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