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工資秒殺白領并非讀書無用
m.shockplant.com?2013-06-21 17:02? 葉祝頤?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逆天農民工工資單!我要去搬磚……”近日,網友“我不是虛構的”在重慶某社區發帖曬出一張建筑工地的“農民工工資單”,上面顯示,最高的月工資有14000元,最低的也有5000多元。農民工工資大大超出了網友們的預料,“身為白領,壓力很大啊”。(6月20日北京晨報) 建筑工地農民工工資最高達到14000元,最低也有5000多元,而而一些學歷較高、自我感覺良好的白領收入遠不及農民工。這不是說明“讀書無用”嗎?上大學還有性價比嗎?老實說,這樣的數據對比很容易讓人發出“讀書無用”的感嘆。 白領工資低于農民工,表面上看,這是知識貶值,容易產生負激勵相應,引發“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但是在我看來,兩者不具有可比性,白領工資低于農民工是一個偽命題。我們不必對此過度解讀,將此與讀書無用、知識貶值劃等號。更不必煽情地說“農民工工資逆天”。 盡管有關部門說大學生就業率超過九成,但是公眾普遍用腳投票。不少學生吐槽“被就業”。中國青年報有報道說,江西某高校規定學生不簽就業協議不允許參加論文答辯,逼著學生“假就業”。也就是說,相關部門公布出來的就業率基本靠不住。在“最難就業季”,就業崗位僧多粥少,大學生調整就業期待值,部分白領工資低于經驗豐富、技術熟練、從事泥瓦工等苦臟累工作的農民工不足為奇。白領只看到農民工工資高,卻沒有看到農民工的辛苦。 在我看來,判斷求職者身價高不高,收入少不少,不能單純看他的身份是農民工還是白領,而應該看他創造的勞動價值與工資待遇是否成正比。白領雖然學歷高,但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梯級轉移相對滯后,目前大學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失衡的矛盾,再加上就業形勢嚴峻,白領往往沒有從事與其學歷相適應的工作,所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并不高。再者,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技能單一,工作經驗缺乏。求職空間并不大。白領工資不如農民工,實際上與人才結構、產業結構配置不合理有關,并不能說明人才貶值,白領身價不如農民工。 其實,除了苦臟累、高勞動強度行業與少數技術熟練的農民工外,與白領階層相比,農民工處于更劣勢的就業地位,多數農民工的工資都比較低。不少農民工工資在最低工資標準附近徘徊。農民工工作時間長,工作苦臟累、工傷風險大,工作不穩定,也是不爭的事實。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沒有辦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勞動條件、居住環境惡劣,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不在少數。 在這方面,白領的情況好得多。他們憑借學歷優勢,與用人單位的談判余地大一些。還可以爭取到一點話語權。退一步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工作不好找,工資低于有經驗有技術的農民工也屬正常,他們積累工作經驗以后,不僅利于跳槽換工作,而且工資上升空間潛力較大。而農民工漲工資就要困難得多。多數農民工由于沒有學歷,很難在城市落戶,在城市更易遭受歧視。前不久還有消息說,廣東東莞新莞人孩子入學看父母的學歷、職稱呢。 因此,白領工資低于農民工,固然有白領身價下降的一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才結構配置不合理,經濟結構與就業結構錯位。我們不必對此廉價抒情。如果撇開就業大環境,盲目羨慕農民工高工資,對白領與農民工都不厚道。 換個角度講,大學生就業預期降低,白領工資不高,也是在提醒高校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引導部分人接受職業教育,學會一技之長,改變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的“單腿”教育格局,并非壞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5]“農民工的女兒早當家”讓人心酸
- [ 05-02]權利不是畫餅,勞動才能體面
- [ 03-28]沒有“性福”何談幸福?
- [ 03-13]對“臨時小夫妻” 不能止于道德批評
- [ 03-12]解決農民工夫妻兩地分居要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