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企”犯事兒,何以政府“擦屁股”?
m.shockplant.com?2013-06-04 09:54? 武 潔?來源:西安晚報 我來說兩句
來自浙江的百余噸“毒油”被傾倒在宿州市埇橋區解集鄉的一個小山村,案發后專案組前往“毒油”囤積地——浙江麗水市松陽縣尋找“毒企”。5月31日至6月2日,記者在浙江采訪時了解到,松陽縣承認“毒油”出自該縣,并愿意替“毒企”支付賠償費用,但未透露“毒企”的名字。(6月3日《新安晚報》) “毒企”犯事兒,政府賠償。乍一看來,這的確不失為及時而必要的補償,對遭受傾倒“毒油”之害的地區而言,也好歹算是一種安慰。而“毒企”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所體現出來的危機公關與應對能力,似乎可圈可點。不過,若因此就為政府積極賠償的大度與責任鼓掌,恐怕還為時過早。 事實上,企業有企業的責任,政府有政府的義務,就好比企業無需擔當政府在民生供給方面的義務一樣,政府論理也本不必為企業的責任事件“擦屁股”。從這個角度來看,“毒企”犯事兒倒毒,政府承擔賠償責任,不僅完全師出無名,甚至可以說是政府職能的錯位。畢竟,政府的資金來自財政,每一分錢的使用都應該通過人大審議,為“毒企”犯下的事兒“擦屁股”,自然不是政府愿意就可以拿財政埋單,更不是憑著政府官員拍下腦袋便可以決定的,納稅人顯然不能隨便被當作冤大頭。 某種程度上,“企業犯事兒、政府賠償”,說白了是用納稅人的錢為違規企業埋單,既然政府可以為這家企業犯下的事兒賠償,有此先例,那么其他企業是否也可如法炮制的把包袱甩給政府。真要出現如此局面的話,“政府愿意為毒企賠償”的應對方略,恐怕政府只能吃不了兜著走了。 那么,莫非面對毒企排污行為,當地政府就可以顧左右而言他嗎?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事實上,相比在賠償方面表現得無比慷慨,對“毒企”的名字卻諱莫如深,這恰恰暴露出地方政府在應對環境事故與危機時的角色錯位。當跨省傾倒毒油的企業,反倒在地方政府的呵護下,非但無需賠償,甚至連露臉都不必,地方政府與其說是在擔當責任,毋寧說是對“毒企”行為的鼓勵與縱容。 至于說“毒企”仍未找到,政府只是先行賠付,恐怕同樣難以自圓其說。既然“毒企”還不能確定,地方政府何必早早跳出來背這口黑鍋呢?愿意替“毒企”支付賠償費用,卻不透露“毒企”的名字,這背后究竟是否另有隱情和貓兒膩,倒不能不令人生疑。 按理來說,政府更為關鍵的職責和角色,恰恰是當好法律公平而嚴明的守護者。只要法律法規被堅守,“毒企”便不敢放肆。某種程度上,之所以“跨省倒毒”的現象屢屢發生,恐怕正與相關法律長期未被堅守、責任始終未被追究不無關系。一直以來,不少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往往會給予企業一些超國民的待遇,一些企業在環境污染方面的不合法行為,不僅未被追究,甚至還被政府縱容,一旦被曝光,也往往習慣于首先庇護企業的利益。“毒企”犯事兒,未嘗不是被地方政府慣出來的。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04]政府豈能替“毒企”的錯誤買單
- [ 06-04]毒垃圾“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