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獎捕食人鯧看生態保護沖動
m.shockplant.com?2012-07-13 16:45? 錢桂林?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廣西柳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12日透露,經過3天的捕撈、垂釣等作業,在報告發現食人鯧的柳江河段內尚未發現食人鯧的蹤跡。13日18時起,全市將結束集中誘捕食人鯧行動,每捕獲一條食人鯧獎勵1000元的懸賞承諾同時結束。截至12日上午,無人捕獲食人鯧。相反,市民卻捕獲到柳江河里其他魚類約90公斤。(7月13日京華時報) 因食人鯧連傷兩人事件,柳州市有關部門為滅殺這一外來入侵生物,消除市民緊張心理,從9日起組織捕魚高手在重要河段布下1萬多米長的漁網,懸掛肉餌誘捕食人鯧。同時鼓勵市民參與,并宣布在集中誘捕階段市民每抓獲一條食人鯧獎勵1000元。應該說,這是一種積極的姿態,既有利于保護江河免遭外來物種的入侵,也有利于保障民眾的安全。不過,“鯧門”失火,殃及柳江魚,食人鯧一條沒捕著,其他“奉公守法”的魚類反倒紛紛進了鬼門關。所幸的是,柳州市有關部門在民眾的質疑聲中緊急叫停,誤捕的其他魚類數量不大。 廣西柳州有關部門為了顯示執政為民的高姿態,出臺了每捕獲一條食人鯧獎勵1000元的政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許多人就是奔著這豐厚的獎金去的。如果捕撈者不管是“鯧”非“鯧”,統統一“網”打盡,能不破壞柳江河的生態嗎?諸如此類的政策設計漏洞,還可舉出很多。如垃圾焚燒廠未經村民同意便倉促上馬,結果因村民的阻撓而半途而廢;鏟去村民的莊稼改種樹苗,結果釀起官民對立的群體事件…… 政府出錢維護良好的生態,按理說絕對是好事。為什么“環保”往往會變成“壞保”呢?關鍵還是政績觀作祟之下形成了生態保護沖動,地方百姓不領情,社會輿論不給面子。政府要想在生態保護上好心有好報,須做到“三證”齊全。一是外地經驗佐證。每一個生態保護政策或措施在出臺前,有關部門不妨派人到外地去學一些成功的經驗,然后結合地方特色靈活變通。二是專家論證。地方生態保護政策或措施是否科學完備,有關部門須聘請專家進行充分的論證,權衡利弊。三是民意代表聽證。有關部門要認真遴選社會各界民意代表舉行聽證會,傾聽民眾對生態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廣西柳州圍捕食人鯧事件,反對聲浪如此巨大,這恐怕是當地有關部門始料未及的。其實,要辦好這件事并不難,關鍵是要去除生態保護沖動,切忌亂拍腦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02]對神農架的生態保護要加以“保護”
- [ 12-25]生態旅游應成生態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