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匿名發言放大群體心理效應

m.shockplant.com?2011-12-20 11:43? 陳家興?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從成為群體的一員開始,博學之士便和白癡一起失去了觀察能力。心理群體易沖動、易變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輕信,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微博發言,匿名好還是實名好?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如果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看,或許還會有一番新的認識。互聯網特別是微博的發展,對不同“心理群體”的形成提供了環境和條件。

心理學家的研究早就表明,在心理群體形成之后,他們的感情、思想和行為變得與他們單獨一人時頗為不同。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勒龐對此有不少發人深省之論:從成為群體的一員開始,博學之士便和白癡一起失去了觀察能力。心理群體易沖動、易變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輕信,道德水平十分低劣。群體中的某個人對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傳染性暗示過程的起點。在暗示和相互傳染的推動下,一個人編造的奇跡,立刻就會被所有的人接受。群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攪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體的事物普遍化。知道如何操縱群體的人,給他們提供的也正是這種論證。

不少人的發言,聽起來激情四射,頭頭是道,但仔細琢磨,卻發現沒有內在邏輯關聯,得不出那樣的結論。然而,心理群體往往忽略這種“琢磨”,全盤接受。在匿名狀態下,這種群體心理效應被放大。匿名,無異于給發言者以隱身衣,同時給其放縱自己、傳播謠言、歪曲真相提供了便利。這就是為什么留言板上有很多露骨惡心的色情表達和完全無聊無恥的攻擊謾罵,“地震”“謠鹽”之說瞬間讓社會出現恐慌。

輿論學有一個重要概念叫“沉默的螺旋”,是指“已有的多數人的輿論對少數人意見無形的壓力,形成一方公開疾呼而另一方越發沉默的螺旋式過程,于是更為強大的輿論生成。”在一定意義上說,這正是群體心理發生作用的過程。最終形成的“輿論漩渦”或輿論一邊倒現象,正是群體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

這種群體心理,既可以對社會發展起到正向作用,也可能對社會進步產生負向的力。這種力量,從根本上說非理性的成分居多,而社會進步還是要靠理性的建設性的力量來推動。然而,這種群體心理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是難以避免的,更何況在互聯網技術條件下?實名制或有利于祛除匿名發言者的隱身衣,削弱這種群體心理效應。

盡管心理群體會對一些哪怕是輕微的反駁進行謾罵,使得一些人面對“輿論漩渦”而沉默。但是,真正清醒理性的聲音,還是能夠較大地減弱群體心理效應,使輿論回到理性的軌道。這也就是勒龐所說的:有時只消一句悅耳的言辭或一個被及時喚醒的形象,便可以阻止群體最血腥的暴行。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日本有码aⅴ中文字幕 | 色鬼7777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