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表不好使源于“蛋糕”沒分好
m.shockplant.com?2011-12-09 15:47? 廖盛芳?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從1998年首批160個咪表、300多個車位投用,到將咪表升級改造為非接觸性的二次刷卡,再到公交場站與光大銀行聯手推出“陽光泊車卡”,說明廈門市對使用咪表是很有雄心壯志的,截至2009年,共發行泊車卡近20萬張,售卡累計收入2000萬元,這個成績說明市政府的決策曾經也是有效果的。但幾年之后怎么就會出現咪表公司難以為繼,需要苦撐的局面呢?個中原因確實值得深思。 有人把根源歸結為沒有“法律武器”。目前咪表管理的依據只有《廈門市城市道路汽車停車臨時占道收費管理的暫行規定》,這個暫行規定由市城管辦頒布,連規章都算不上,只是一個政府部門的規范性文件。僅憑這個文件,咪表管理中的一些沖突無法得到協調,這就造成停車不刷卡,車子照樣可以年檢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就使咪表的作用大打折扣。這樣的說法很有道理,但卻沒說到點子上。 法律是在各種利益面前劃杠杠,其實就是分“蛋糕”。利益沒擺平,“蛋糕”沒分好,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政府推出咪表時,從一開始就是著眼于政府財政利益,為著方便政府管理而考慮的,對現實中相關各方的利益考并沒有作充分細致的調查和平衡,咪表收費和許多車位不收費并存的情況就是個很好的說明,這一點在市財政和“街財”的利益沖突面前也有體現。“蛋糕”沒分好,就必然影響有關各方配合咪表使用的積極性,沒有相關各方的共同參與,咪表管理就不可能做好。 廈門咪表管理的問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政府履行職責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說明服務型政府的建設還有很多路要走。如果政府開展行動時能夠充分吸納公眾的參與,能更多地考慮車主、基層單位等各方面的利益,使決策的過程成為各方利益平等博弈的過程,那么政府的決策肯定會得到更好實施,效率肯定會提高,社會也將因此更和諧。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12-06]北影校園停車命案:“戾氣”當除
- [ 11-22]停車收費不能由“特殊公司”壟斷把持
- [ 11-16]解決“停車難”不妨學學日本
- [ 08-30]胡同里的停車樓為何不受歡迎
- [ 08-28]停車逼座為“鳩占鵲座”糾偏
- [ 08-28]司機停車逼座不如有獎鼓勵讓座
- [ 08-25]醫院收停車費 誰該“吃藥”
- [ 07-14]機場停車可否更人性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