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書店經營之困:高額成本難以為繼
m.shockplant.com?2011-11-05 17:39? ?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閱讀之困 買書與讀書背道而馳 2011年7月20日,新聞出版總署發布《2010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國人均年擁有圖書僅為5.3冊,談到現在的閱讀環境,豆瓣書店店長卿松說:“閱讀大環境,其實是心照不宣的,現在真正的讀書人太少了。” 并非無書可讀,也并非沒有讀書人,讀者和顧客的雙重身份,是人們對圖書質量和閱讀效果越來越重視,價格并非吸引讀書人的唯一因素。 不少民營書店在受到網絡沖擊后,開始思考自己的經營方式,除去為讀者提供一本書,能不能用服務和特色留住讀者?開設免費閱讀區,舉辦書友會,定期組織文化講座……讓讀書人有更多的機會交流,享受讀書的樂趣。單向街書店每周一次的文化講座,匯集了不少愛書人;萬圣書園設有“醒客咖啡”,三聯韜奮圖書中心為讀者提供板凳和坐墊……然而,一家起而百家仿,特色服務出現同質化,品牌特色的優勢已經不能維持民營書店的經營。“我每年買書并不少,但有時候不是沒有時間讀書,而是缺少一個環境。大多數時間我們被工作拖累,忙著各種應酬,而不是靜下心來去讀一本書。不過,值得靜下心來讀一讀的書也越來越少。”供職于北京某銀行機構的張小姐說。 雨楓書館,國內首家會員制書店,自2007年開業以來,已經在北京開了三家連鎖店,擁有了自己的固定讀者群。“我們提倡做書女,為女性閱讀提供一個好的環境。”雨楓書館企劃總監孫婷婷這樣介紹,“現在出版的書越來越多,不能抓住讀者的需求,沒有特色就很難生存。”由于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不同文化背景和閱歷不同的女性往往會遇到比男性更多的問題。雨楓書館根據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圖書,讓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都能找到她需要的書。“這里相當于是一個私人圖書館,我們為讀者節省了從海量圖書中甄選好書的時間,并且節約了他們為尋找一個合適的讀書環境而付出的額外成本。”孫婷婷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3]實體書店倒閉:消失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
- [ 11-01]紙媒書店能否像手表和繪畫一樣生存
- [ 11-01]若是附屬品,民營書店倒掉不奇怪
- [ 10-31]盤活實體書店關鍵在于延伸書店新功能
- [ 10-31]糾結書店興衰 不如關注閱讀生態
- [ 10-28]《喬布斯傳》從中國書店飛速消失
- [ 10-11]“雅座”加咖啡令公益書店變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