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29日獲選執政的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將由財務大臣“升級”成為新任首相,這是一個黨內政治妥協的結果,散亂的民意和政治支持,沉積和新發的政經矛盾,使新政府誕生之始就直接承受壓力和風險。
日本國內輿論將野田佳彥稱為“黑馬”。因為菅直人辭職后,前外相前原誠司以突出的民意支持和年輕、敢為示人的面貌顯出競爭首相的風頭,而民主黨內大佬鳩山由紀夫和小澤一郎則屬意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因此在民主黨參眾兩院議員投票前,輿論都在前原和海江田之間下注。然而經過兩輪投票,野田佳彥勝出。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其一,“上”(黨內關鍵人物)“下”(民意支持)兩不沾的野田佳彥在民主黨中高層得到普遍的認可,這是將29日的黨內投票送入第二輪的關鍵;其二,當兩強相爭,經常出現的情況是相對傳統、穩健的局中邊緣人物得到折中認可。野田佳彥就是這樣的人物。
在投票之后發表的簡短勝選講話中,野田佳彥表示將關注國民生活水平,政治上給予新人更多支持。細加分析,前一句話是說給日本民眾聽的,當前日本經濟依然低迷無力,大地震后社會怨情增加,新政府需要向國民傳遞積極的信息;后一句話是說給民主黨聽的,盡管過去幾天沒有曝光民主黨內激烈爭斗的事件性消息,但黨內老人、高層、基層之間的裂隙顯而易見,有日本媒體甚至認為,菅直人辭職不但未能彌合民主黨各派的既有分歧,反而進一步激化了矛盾。有報道指,日本民主黨前黨首小澤一郎在其支持的海江田萬里敗選后對記者說,將觀察并“有條件支持”野田佳彥。經過日語的修飾,這樣一句表達支持的話顯得何其勉強。
但是當前形勢并未給野田佳彥留下太多通融回旋的空間。當前全球經濟進入“新的危險期”,日本的情況不容樂觀。此前多任內閣在振興經濟方面都束手無策,新內閣盡管也不大可能策出奇招妙法,但也必須有所作為,而在要不要通過征稅增加政府財力以提高經濟運作力的爭論中,野田態度明確,認為這盡管不為民眾所愿,卻是短期內活躍經濟的有效辦法。
對當下日元的大幅升值,野田此前動用中央儲備予以干預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認為對可控之下的強勢日元不必太過擔心,因為這有助于日本企業收購海外資產,不過,須實施配套措施幫助企業應對日元強勢。
在應對大地震之后的災后重建問題上,野田一方面表示政府要繼續盡力工作,同時認為各界都應盡其責力,共同扶助。對核電的未來,野田態度也較為明確,認為就長遠而言,還應該有序、有效利用,并且不反對日本繼續核電技術的對外輸出。
未來政治發展上,野田基于當前政黨分野以及民主黨的狀態,并結合大地震以來政府施政乏力的教訓,在競選黨首前就提出和自民黨以及公明黨聯合執政的主張。無論自民黨立場如何,起碼野田和民主黨高層已經明確民主黨執政之初的政治和民意強勢今已不再,必須通過聯合執政獲得施政必須的政治容忍和支持,設法避免“短命”魔咒的再次降臨。
外交上,有日本媒體認為野田不算穩健,甚至更顯強硬。不過,無論他此前有怎樣的表態,在首相之位就必然因應國際形勢和外交傳統而承襲往屆政府的基本外交方向,特別在弱政府的環境下更沒有條件在外交上搞出大的動靜。
由于日本近年來政府更迭頻繁,新內閣的產生未能以一種新的風貌提振民意。對此野田在大臣職位上就有所意料,曾在電視訪談中提出日本要解決國民對政治冷感甚至反感的問題。不過日本也有媒體認為,民主黨就其成立還有執政的時間而言,都還年輕,目前已經暴露出領袖型政要的缺乏。在政經局勢復雜矛盾之時,強勢而圓熟的領導人才有機會提振民意,拓出施政空間,日本的政情、輿情應是舊態未變。
因此,新的政府成立,但新的政治輪回似乎并未到來。種種跡象顯示,這倒更像一次“夾生”的新政,或者說,是一次“換位”的舊政。
文輝(北京 學者)
- 2011-08-29日本新首相能否擺脫“短命”厄運
- 2011-08-29日本拿什么來歡迎中國游客
- 2011-08-25日本評級遭降影響還遠未顯露
- 2011-08-08“日本開拓團碑”不能一拆了之
- 2011-08-02為日本開拓團立碑終是不妥
- 2011-08-02中華民族的胸懷與日本開拓團的糾結
- 2011-08-01日本“開拓團”不應被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