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教育講堂 > 正文
從“縣一中”到“超級中學”現象
m.shockplant.com?2011-06-17 08:21? 熊丙奇?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相關評論:

一流大學正在被“超級中學”壟斷

“中國夢”離農村學生有多遠?

在近年來的高考錄取中,“超級中學”壟斷國內一流高校的生源,正成為一種現象。“超級中學”大多集中于省會或大城市,幾乎壟斷該地區的優秀生源和教師,加之擁有較多的經費和政策支持,高考成績連年優異,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力。以陜西省兩所“超級中學”為例,2010年,西工大附中考入北大清華的人數,占全省的比例為36.1%;高新一中為26.1%。(《中國青年報》6月16日)

“超級中學”并非新現象。多年前就存在過“縣一中”現象——上重點大學的名額,大都被“縣一中”占據——只不過近年來,出現了“重中之重”的“超級中學”,把“縣一中”現象推到了更高層次。

在現行高考制度之下,出現“縣一中”和“超級中學”現象是必然的,不出現反而不正常。目前的高考錄取中,分數是唯一的錄取標準;高考升學率,尤其是名校升學數量,是當地政府的重要辦教育政績。為此,集中優質資源舉辦一所競爭力強的高中,會成為當地政府“十分理性”的選擇。以前的“縣一中”和現今的“超級中學”,就是這樣出籠的,它們通過中考,把高考考試科目成績優異的學生選進,加之擁有當地最好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很自然地,這些學校的學生會在高考中,成為當地分數最高的群體,也就把名校的錄取機會收入囊中。

其實,對應現行高考制度,我國早已形成“好幼兒園、好小學、好初中、好高中到好大學”的“五好”鏈條。《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初中、小學不得有重點校、重點班,但各地照樣辦重點小學、重點初中,非義務教育的高中教育就更別指望“均衡”發展了。如果高考制度不改革,集中高分學生、享有最好辦學資源的“超級中學”,會在更多的省市出現。

在筆者看來,要治理“超級中學”現象,必須打破高考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實行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這才會引導各地在舉辦基礎教育時,注重學校的個性、特色,而不是圍繞升學率,極力打造一兩所強校。當然,目前的自主招生,仍然只有單一的分數標準,而沒有考慮其除了學科成績之外的其他表現,并不算真正的自主招生。

從平等的受教育權出發,當地政府把教育經費重點投向一兩所中學,而其他中學的辦學被漠視,是侵犯平等的受教育權的。但對此,很多老百姓接受了這種現象,這是長期以來的教育權利意識淡薄,導致的教育評價錯位。

事實上,我國教育存在的嚴重地區不均衡、城鄉差異和校際差異,包括高考錄取指標在各省市的不同,根源就在于沒有尊重并維護平等的受教育權,沒有受教育者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進行利益博弈的機制。推進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迫切需要啟動這一機制。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 亚洲无马在线不卡 |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 | 先锋AV资源手机在线观看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