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全國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將食品安全問題擺在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部署了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新目標,吹響了新一輪大規模食品行業整治行動的號角。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維護食品安全,關系著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營造健康的經營環境和消費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需要每一個行業各盡其責。只有舉全社會之力,形成“人人需要安全食品,人人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食品安全問題方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企業守法經營有責
生產經營企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保證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經營者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強化企業主體意識,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核心所在,是維護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
食品安全關乎人的健康與生命,依法合規地進行生產經營,是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從業底線。從原料采購時的品質控制,到生產加工、儲存運輸,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不允許有絲毫疏忽、懈怠與僥幸,因為稍有不慎,后果不可預測。法律是最基本的行為準則,道德則是更高的社會準則。食品行業事關群眾的健康,經營者必須嚴守法律,恪守道德。檢視歷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難發現,個別生產經營者之所以罔顧法律,冒天下之大不韙,在于其完全沒有了敬畏之心:對生命的敬畏,對法律的敬畏,對道德的敬畏。特別是大型食品企業,占有著更多的社會資源,承載著更多的社會信任,在維護食品安全方面,更應當發揮示范作用,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規模越大,影響越大,越容不得半點差池。
政府部門監管有責
創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經營與競爭環境,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而這又有賴于執法部門的依法監管,公平執法。
有一個“破窗理論”,說的是這樣一種現象:一扇窗戶被打破,如果沒有修復,將會導致更多的窗戶被打破,甚至整棟樓被拆毀。
法律的外在約束與道德的內在約束,意在從源頭上杜絕有人打破“窗戶”。
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我國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承擔著依法監管的重要職責,需要嚴格執法,讓違法行為無處存身;需要公平執法,鼓勵、呵護合法誠信經營,打擊、嚴懲非法違規經營;需要透明執法,對監管過程中的尋租行為進行監督懲處;需要完善監管體制機制與問責機制,防微杜漸,查遺補缺,不留灰色地帶和真空地帶,預防“破窗”,及時修補,以防“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 2011-05-03護航食品安全 汪氏蜜蜂園產業鏈見證之旅拉開帷幕
- 2011-05-03維護食品安全 人人各盡其責
- 2011-05-03湖北高額“賞金”查食品安全 舉報者最高獲4萬
- 2011-05-03江西上饒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 2011-05-03山東沂源突出食品安全重點
- 2011-05-03把食品安全監管放在經濟安全的高度
- 2011-05-03抓食品安全不能只靠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