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 > 正文
“土地財政”一時難以退出中國財政
m.shockplant.com?2011-03-11 17:53? 羅豎一?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當然,一般而言這樣的決策者不會太多,然一時半會兒難以消失,甚至會增加。為何會如此呢?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賣地以求地方GDP增長的方式大家均已輕車熟路,而其它的途徑可能比較麻煩。至于“土地財政”導致的畸形經濟結構等諸多“隱患”,那是后話。一般不會引起當時決策者太多的關注。就算知道“隱患”,往往也不會影響決策者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迷戀性。還有一個不可小視的因素,這就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所指“被征收人超過規定期限不搬遷的,由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之規定,可以成為相關地方政府的尚方寶劍,而該規定十有八九會成為其合法大搞“土地財政”的開路先鋒。再有一個原因,“土地財政”的示范效應不可忽視。

其次一個理由是,國家對地方“土地財政”的依賴性、迷戀性也是客觀存在的,在短期內難以徹底擺脫。譬如據3月6日相關新聞報道,2010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9109.94億元,完成預算的213.2%(即超出預算113%),而2010年中國財政收入為8.31萬億元。即將近一半的國家財政收入來自“土地財政”。

誠然,多年來國家主觀上一直在強調地方要弱化“土地財政”,要優化財政結構,因為國家深知依賴“土地財政”,必然導致房地產開發成本的增加,影響房價之“合理的價位”的實現,進而惡化中國經濟結構——給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埋下隱患,并對和諧社會的構建造成威脅,但國家客觀上就一定程度卻又不得不“默許”地方政府去搞“土地財政”。

另外,某些掌握公權力者及其身后“人物”的“灰色收入”也是緊緊咬著“土地財政”不肯撒手,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理由。

至于包括某些“商用專家”等在內的吹鼓手方面的理由,在此就不贅言了。

當然了,正如厲以寧所言,地方政府可以引入“資本市場”,可以學習某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利用公共投資基金方式。但是,那是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實現的呢?

總而言之,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更好的“消滅”上述幾個理由的良藥。故此,筆者認為“土地財政”一時難以退出中國財政。(文/羅豎一)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不卡 | 在线观看精品91福利精品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 日本国产精品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