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教育講堂 > 正文
學術腐敗不只是制度問題
m.shockplant.com?2011-02-14 13:13? 張千帆?來源:南方網    我來說兩句

當然,學問做不好的一個主要借口是學術在中國不足以支撐起一份職業。三十年前也許可以抱怨物質基礎太差,學者收入太低,畢業后要忙著掙錢買房、養家糊口、帶孩子,謀得一官半職之后又泡在“文山會?!碑斨?,只能不務學術正業。然而,我認為這種借口今天已不能成立,因為中國社會已經為正常的學術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質條件。許多大學的辦公條件都得到巨大改善,研究經費也在突飛猛進地增長;更何況理工科需要實驗室和儀器設備,但絕大多數社會科學研究是不需要多少經費的,我也沒聽說有哪一項驚天動地的發現是靠“國家重大攻關項目”資助做出來的。也許有人會說,你已經當了教授,別站著說話不腰疼,看看現在大學生、研究生畢業做“房奴”甚至“蟻族”的有多少?在大城市買房確實是一個相當大的壓力,但是本身不足以壓垮中國青年學者的脊梁;工作之后貸款若干年,應該解決了吧?要知道,國外年輕大學教師也沒有一畢業就能買房的,也是要做好幾年“房奴”的?;旧畎捕?,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職業的做好呢?所以我的結論是,今天的中國學者之所以平庸,不是人窮,而是志短。

當前我們社會面臨最大問題就是在經歷幾十年折騰之后,已經磨滅了基本道德常識和職業倫理。在儒家文明的話語體系里,這個道德常識就是做人的基本自尊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基本恥感。剽竊者一定認為不勞而獲得別人的知識產品是撿了個天大的便宜,就像盜賊為成功得手而津津樂道一樣,他們的共同之處在于心甘情愿做這類“下三濫”的事情,而不感到任何恥辱。當然,大多數學者就和老百姓一樣還是有恥感的,超越基本底線的畢竟是少數;但是我也毋庸諱言,中國學術界基本上是一個沒有職業精神支撐的群體。對于大多數學者來說,學術只是一個謀生的職業而已;既然職業是手段,謀生才是目標,那么為了生存得更好,縱然犧牲點職業也未嘗不可。其實不僅是學術界,其它行業何嘗不是如此。不僅學者不好好為學,偏要混個一官半職(這和大學行政化確實有很大關系)或炒股賺錢,而且官員也不好好做官,偏要混個博士學位或斤斤于如何以權謀利;商人也不好好經商,偏要想方設法混進人大或政協和政府套近乎,或進商學院混個EMBA文憑。今天社會混亂的根源便在于沒有誰真把自己的職業當回事,中國社會的重建也必然始于職業人格的確立。

講了點自己專業之外的話,因為憲法本來是要拿制度說事的,但是再好的制度沒有像樣的人去落實,到頭來還是扯談。既然中國學術平庸是學者自己造成的,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學者自己還是要承擔一點責任,不能把什么都推給別人制定的“制度”。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 亚洲另类视频免费看 | 亚洲乱码中文欧美第一页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