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醫療“病因”:
過度崇拜生物技術的現代醫學模式和現行醫療體制弊端
過度醫療是百姓反映強烈的一個問題。12月2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胡大一教授與我們談了他對過度醫療的看法。
胡教授認為,過度醫療并不是現在才有的,也并非我國獨有,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世界性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第一,醫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科學,其中的未知數有許許多多。很多病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根治,目前尚無答案。有些疑難雜癥表現出來的就是普通病狀,因此,醫生很難手到病除,往往要借助先進的檢查技術以查病因。也許反過頭來才發現,有些檢查當初確實不必做。
第二,現代醫學模式是單純的生物技術模式,將人的健康和對疾病的治療寄希望于生物技術,而生物技術的發展要靠強大的經濟做后盾。隨著科學的發展,生物技術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藥品及醫療器械品種越來越多,檢查儀器越來越先進,價格也越來越昂貴,但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將生物技術作為(認為)診療疾病、保證健康的唯一方式,這種對生物技術的崇拜也會導致過度醫療。
第三,現行的體制造成過度醫療。公立醫院不公益,醫院要靠創收來給職工發工資、獎金,必然造成醫生普遍濫用“三素一湯”(感冒就給抗生素,發燒不退上激素,瓶里點著維生素)等亂象。
第四,“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患者投訴醫生漏診、誤診,需由醫生進行舉證自己無責任,否則有被吊銷行醫資格的風險)也造成過度醫療。醫生出于保護自己的需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檢查,以“預防”醫療官司。醫患雙方互不信任,這種惡劣的醫療環境,最終損害的是病人的利益。
專家呼吁醫生:
回歸人文,回歸臨床,回歸基本功
醫生有三件寶——語言、藥物、手術刀。仁愛溝通是融合醫患關系、維護患者知情權、話語權的重要方面。再者,大多數病人得的是常見病,疑難雜癥畢竟是少數。但是,現在有些醫生看病是“只見設備不見人”,病人一來,就讓做CT、核磁共振等高端檢查。胡大一教授說,這是本末倒置。他介紹,一般來說,醫生治病的程序應遵照“5指法”:“大拇指”第一,與病人溝通,問病史;“食指”第二,通過望觸叩聽來檢查;“中指”第三,通過聽診器、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檢查;“無名指”第四,做超聲波等無創傷性檢查;“小拇指”第五,用高端儀器檢查或創傷性檢查。但現在本末倒置的現象普遍存在。醫生缺乏人文關懷,不會或不愿意與病人溝通。
胡教授說,醫生是個很特殊的職業,在看病時,如果能對患者多一些人文關懷,那么,病人的病痛會減輕很多甚至很快痊愈。他呼吁,醫生要回歸人文,回歸臨床,回歸基本功。
- 2011-03-28怎看95歲以上老人看病免費
- 2011-03-07盡快緩解看病難江湖騙子難立足
- 2010-12-16“改制醫院破解看病難”,你敢信嗎?
- 2010-08-24患者看病“被女人”,醫院“變性”真不賴
- 2010-08-12“免費”看病推廣社區醫院 不如推廣家庭醫生
- 2010-06-24藥品定價機制改革能否解決看病貴?
- 2010-04-23“按帖看病”背后的醫療投入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