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機會應該平等地向全社會開放
m.shockplant.com?2010-06-11 10:25? 蘇振華?來源:新聞晨報    我來說兩句

中國三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帶來了國民財富的巨大增長,也造就了一個新興的富人階層,與此同時,社會不同階層所據有的財富差距呈擴大趨勢。如何看待目前客觀存在的社會財富差距,形成一種理性的共識,是當下中國應該審慎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茅于軾先生在幾年前曾發表了一個引起廣泛關注的觀點——“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茅先生的看法是,平均主義的制度只能帶來民眾的集體貧困,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家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原動力,社會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家發現了創造財富的機會所導致的,要對企業家創造財富的行動進行有效的激勵,就必須對企業家在合法經營活動中獲得的財產進行有效的保護,但中國社會普遍存在一種“仇富”心態,民眾往往將“財富”與“不道德”畫上了等號,這種心態蔓延下去將傷害企業家的創新積極性,最終讓社會進入集體的貧困,故而,一個良性的社會必須形成對合法財富的認同,理性的知識分子應該頂住道德壓力“為富人說話”。對于社會貧困階層,則必須獲得來自社會的幫助,讓他們有機會獲得發展的機會,于是,必須形成一個幫助窮人、“為窮人辦事”的社會機制。

茅先生的這一看法遭致了很多的批評,主要的批評意見是,當下中國民眾獲得財富的機制是不完善的,很多富人獲得財富的手段并不具備正當性。前幾年還有一則消息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袁隆平院士出現在車展現場,準備購買汽車。網上的評論幾乎一邊倒地表達了對袁院士的祝賀,認為袁院士的財富是憑借他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而獲得的,他應該獲得巨大的財富,中國民眾并不“仇富”,而是“仇不公”。

這大概是一種真實的社會心態。民眾所要求的,乃是機會的平等,民眾所認同的,是合法獲得的財富。今天中國財富獲取機制的不健全,是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一方面,很多的社會機會被權力所攫取;另一方面,先富階層無論是合法致富的群體還是蒙受質疑的富人群體,并沒有承擔與他們財富相對應的責任。一個良性的社會,應該讓民眾等度地獲得發展機會,同時應該有一個機制來糾正過大的財富差距。為此,應該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建立以“累進稅”為核心的收入分配調節機制,這一點已然是先發國家所形成的基本共識。

另一方面,為了“為窮人辦事”,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政府應該為民眾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目前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是一種偏向于富人的制度,大量的公共服務和公共資源被先富階層所據有,有例為證,日前有消息表明,杭州西湖多個名勝故居居然變為私人會所,成為富人的“天堂”。

凡此種種現象,極大地激化了貧困階層的不公平感和相對被剝奪感。政府應該正視這一問題,建立合理的公共資源分配機制,已刻不容緩了。

(作者為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 婷婷四月开心色房播播手机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