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有關部門負責人13日在北京表示,衛生部擬在全國推廣“先診療后結算”模式,為百姓創造更為便捷的就醫環境。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辦理預付卡1萬余張,排隊的次數由平均的3次可以減少到1次,可有效節約患者25%-30%的就診時間。(人民網5月13日報道)
很顯然,衛生部是將“先診療后結算模式”作為一項創新來看待的,要不然也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進行全國推廣。但是在筆者看來,這種所謂“先診療后結算”服務更應該是醫院的一種主動行為,而不應由衛生部這么高級別的部門來進行推動。
所謂“先診療后結算”服務,是指在尊重患者診療付費習慣的前提下,患者在門急診診療時,可先預繳押金,不必在接受每項診療服務時單獨繳費,待本次所有診療過程結束后再統一結算。這其實算不上是一種創新,充其量是醫院為提高工作效率而對收費環節所作出的一個改進。只不過原來是化驗一項交一次費,現在是先交錢,最后一塊兒算總賬,僅此而已。如果這也算得上是一種創新,也需要衛生部這么大的機關來試點,未免有些太浪費人力物力了吧。
為什么“先診療后結算”會被當成一種創新?那是因為在當前看病貴、看病難的現實語境下,我們的患者已經習慣了看病排隊,看病先交費這樣的一種思維模式;而對于市場化條件的醫院來說,也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先交錢后看病、沒錢別看病的冷漠態度。正因如此,才會叫患者看一次病卻分幾次交費,出現醫院一張嘴,患者跑斷腿的現象。這種現象的背后其實恰恰反映的是我們當前醫患關系不對等,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的現實困境。
不可否認,這種“先診療后結算”模式對于改善就醫環境、提高診療效率是有幫助的,對患者來說也是好事。但對于公眾來說,更關心的恐怕還是“先看病后付費”何時才能實現?因為那就意味著我們的醫療保障體系健全了,醫患關系和諧了,醫院不再唯利是圖,看病也不再貴、不再難了。
- 2010-05-11神木加大全民免費醫療投入的啟示
- 2010-04-23“按帖看病”背后的醫療投入焦慮
- 2010-04-21為什么醫療產品違法廣告“割如韭”
- 2010-03-31死亡嬰兒只能叫“醫療垃圾”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