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國際金融危機的“中國答卷”
m.shockplant.com?2010-01-05 15:19? 任仲平?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一個國家應對風險挑戰能力的高低,從根本上取決于是否有適合本國國情、反映時代進步要求的發展道路和制度基礎。正是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使中國越是處于危急關頭,越能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整體合力。
(七)縱觀歷史,每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曾重創世界經濟,同時又催生新的發展機遇。在危機中抓住機遇的國家,通常率先復蘇并占據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從傳統模式之“?!敝?,看到科學發展之“機”,奠定了化危為機“國家能力”的理論基礎。
危機面前,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標本兼治、遠近結合,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契機,把統籌兼顧作為謀劃和推動工作的根本方法,兼顧長期與短期,協調內需與外需,統一民生與國計,既成功化解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眼前之急”,又通過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謀得“長遠之功”。
危機面前,我們以擴大內需為基本立足點,以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為強大動力,以科技創新為重要支撐,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大規模增加政府支出,大范圍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強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大力度鼓勵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做到了保增長與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有機結合。
在迎戰國際金融危機中,各地奮力突圍,搶抓機遇。廣東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積極實施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上??焖侔l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天津著力構筑高端產業、自主創新、生態宜居高地,鍛造經濟發展新優勢……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許多省區市強勁增長、力撐大局,中國經濟新的強大引擎已在轟鳴。
相關新聞
- 2010-01-04明報:“東盟加一”和臺灣的邊緣化危機
- 2009-12-302009年臺灣認同危機:沒有贏家的戰爭
- 2009-12-26愛心捐款遭質疑的背后是權力的信任危機
- 2009-12-18“國四條”遭民眾冷遇?房地產新政的信任危機
- 2009-12-15百億緊急融資能否拯救迪拜危機
- 2009-12-10“男孩危機”:一個亟須關注的教育現象
- 2009-12-07迪拜房地產危機的危險信號
- 2009-12-05“人大代表實名舉報政府官員”背后的信任危機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