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逐步復蘇和各國金融市場趨于穩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上升,恢復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產,大量熱錢涌入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經濟體。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披露,香港銀行體系總結余連同外匯基金票據超過5000億元港幣,其規模遠高于歷史記錄;迪拜世界債務違約事件是迪拜數年來房地產泡沫、大宗商品泡沫破滅后的必然結果,又引發了大規模的資金流出。以上事件表明,國際熱錢在新興經濟體內的規模巨大,流動頻繁。當前正值經濟復蘇階段,國際熱錢對新興經濟體的沖擊以及未來的變動趨勢,應是新興經濟體金融監管當局須密切關注的問題。
當前的世界經濟環境為國際熱錢的活躍提供了溫床,國際熱錢的活躍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促成國際熱錢持續涌入新興經濟體的因素主要有三個。第一,寬松的貨幣政策為國際熱錢提供了融資支持。發達國家家庭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私人消費的回升和信貸市場的恢復受到限制,所以寬松的貨幣政策仍需要維持。在此背景下,實施超低利率的美元、日元等成為國際熱錢理想的融資貨幣。第二,新興市場不乏國際熱錢炒作的題材。除了經濟復蘇這一重要題材外,金融危機前的許多題材又重新浮出,例如新興市場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的資產價格上漲、國際大宗商品需求增長等。第三,新興經濟體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在應對國際熱錢沖擊時表現乏力。幾乎所有的新興經濟體都對匯率實施了管制,其外匯市場不具有浮動匯率制度下的自動調節機制,不能憑借匯率的自動升值對沖國際熱錢的沖擊。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貨幣當局不得不對外匯市場實施干預,結果卻增加了宏觀經濟管理的難度。對于中國市場而言,利差收益、人民幣升值收益和資產價格上漲收益成為國際熱錢涌入的主要動因。
國際熱錢的活躍不可避免地對新興經濟體產生影響。其影響渠道既有間接的,也有直接的。通過國際資本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等間接渠道,國際熱錢對新興經濟體實施套利活動。在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許多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在紐約、倫敦、香港等股票交易所上市。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加劇、新興經濟體境外上市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國際資本市場間互動影響的增強,新興經濟體的加息、升值、資產價格上漲等因素,將對境外上市企業的股票價格產生影響,從而使持有相關資產的國際投資者從中套利。由于中國內地眾多企業在香港上市,且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經濟間已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近期巨額國際熱錢涌入香港,獲取香港股市中人民幣資產的價格上漲收益是其主要動因之一。年初,國際熱錢就先于世界經濟復蘇,重新進入大宗商品市場。目前,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逐漸趨于金融危機前的高位,國際熱錢通過參與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交易獲益。
- 2008-12-21“熱錢”是否會急速撤離中國?
- 2009-10-21熱錢卷土重來的內外環境已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