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講的是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慶強帶領10名人大代表到廣州市環保局調研。在提起汽車尾氣問題時出現一段插曲:環保局長丁紅都因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打斷市人大代表、廣州大學法學院院長鄧成明的發言,鄧成明隨后離開會場。(2009年11月12日《南方日報》)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呢?因為從這里看以看出官場之怪狀。這是他們的對話:
鄧成明發言:“外界公布廣州的環境改善了很多,但一些老百姓不相信,說明問題還是存在的,比如汽車尾氣問題,我就聽一些群眾反映……”丁紅都插話:“……有些情況復雜,可能有些群眾并不了解,不能以個別或部分群眾意見,就說政府不作為。”鄧成明:“我是作為人大代表來調研,你應該聽我把話說完,就算我作為普通市民,也有權利反映情況,這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盡管你是局長,也要讓人把話說完。如果是這樣,我不說了,我走了。”
表面上看,鄧成明代表要的是尊重,而實質上要的是話語權。可以說,如果鄧成明真的是普通老百姓,局長插話,他就不會與局長PK,敢與局長PK,至少他們的職務或者說實力相當,否則就不會出現離開會場的事。在官場里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上級領導講話,下級是不能打斷插話的,如果打斷領導插話,就是冒犯領導的權威,甚至說是不把領導放在眼里;而上級領導是可以隨時打斷下級的發言而插話,這是對下級話題的重視,當然,下級講的話不合上級領導的意,上級領導也隨時可打斷進行糾正,總之,下級發言,領導是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打斷。對于是同級的官員,一般是不會打斷對方的發言。所以說,假如鄧成明是廣州市政府的重要領導,環保局長丁紅都是萬萬不會打斷領導的發言,就是領導嚴厲地批評他,即使批評錯了,他也只有洗耳恭聽的份,如果他膽敢冒犯領導,就是自找苦頭吃。在上下級的關系中,不說互相尊重,至少可說下級往往是缺少話語權的,這就是官場之現實。
丁紅都局長敢打斷代表的話,應該說是沒有尊重人大代表,按理人大代表來調研,也是來監督的,丁紅都局長可把來監督的人不放在眼里,至少說明人大的監督作用缺少權威性,如果人大監督有權威性,就不會出現這種PK的現象。即使鄧代表說得不對,被監督方也可以讓人把話說完,然后陳述理由明辯。中國有句古話:“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我不知道廣州大學法學院院長是個什級別,但可猜想得到這個級別和廣州市環保局長是不分上下的,否則鄧院長也沒有如此強硬,要離開會場,理由是“省里還有一個會要開”,之前他還說“推掉了省里的一個重要會議專門來這里”。
局長和院長PK的是一種話語權。我希望看到的不是這種話語權的PK,而是更多的沒有職務的人大代表與官員PK話語權,一旦百姓代表有了真正話語權,人大監督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老百姓的權益才能真正得到維護。
- 2009-11-06“廣州現象”可批評,更要鼓勵
- 2009-11-06廣州副市長徐志彪自評98分高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