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人死了為何還要“公證”?
m.shockplant.com?2009-09-22 09:16? ?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河南洛陽市民小李的父親死亡,她要求取出父親存在某銀行的750元工資,因不知密碼沒成功。而按照銀行有關規定,此情況只有通過公證處或法院才能給錢。無奈之下,小李接受銀行“建議”,告了銀行。最終,憑著法院的判決拿到了存款。(9月21日《工人日報》)

  這則新聞很黑色幽默:銀行和小李沒有什么利益沖突,就為了走一個“程序”,先建議對方告自己,再到庭上全盤答應對方的訴請。而小李承受喪父之痛,還要為了750元,“真刀真槍”地打官司。面對原被告雙方“過家家”般的訴訟,主審法官也很無奈,稱類似案件屢次出現,銀行的規定不僅增加了當事人的負擔,而且浪費了司法資源。

  銀行之所以非要對方去打官司,或者辦公證,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如果賬戶主人死亡,銀行輕易把錢交給個別家屬,將可能使自己卷入潛在的遺產繼承糾紛。畢竟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法治時代,不是“熟人社會”,必要的手續是法治的要求。但為了轉嫁風險,銀行索性一刀切讓所有當事人起訴或辦公證,就造成了極大的浪費,還會引發“濫訟”。

  而且不僅銀行、證券機構如此,房產登記機關更是如此。全國各地房產登記機關,在原屋主死后變更房主的,幾乎都要求辦理“繼承公證”。這樣一來,從法律上,完善了財產轉移的程序,房產部門回避了自己的風險和麻煩,卻因為公證費用的高昂,增加了民眾困難。公證處的“繼承公證”收費標準一般是遺產標的的2%,一套房子動輒要一兩萬元的公證費,另外還有數千元的房屋評估費,這還不算可能要繳的營業稅、所得稅和契稅。如果洛陽小李的父親留下的是100萬元存款,則意味著她將為這筆錢支付2萬元的公證費。

  而且公證不是萬能的,它只是“法律證明”,提供了財產轉移的合法理由,但并不能保證事情的絕對真實,不鬧出糾紛。

  某證券公司的法務人員跟我講過這么一件事:幾年前一個男子拿著醫學死亡證明、銷戶口證明還有公證書,稱其父已經死亡,要求全額繼承其父的證券賬戶,全部兌現后銷戶。誰知幾年之后,他的父親又“活”了過來,向證券公司要錢。證券公司反復說明,當時手續完整,特別是還有公證書。可對方就是不干,結果那個法務人員對他說:“你開張你還活著的證明,我就把錢給你。”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活死人”到底沒有開出自己還活著的證明。

  事實上,父死子繼,普通家庭大都不會因為繼承產生糾紛,尤其是目前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為了完善遺產轉移的合法手續,銀行、房地產部門有沒有必要,機械地要求所有人必須通過費用高昂的公證和訴訟,來繼承財產?但片面要求銀行、房地部門“人性操作”,又有嚴重法律風險。要解決這對矛盾,就是政府責任:制定適合、方便、妥當的遺產產權轉移制度。比如美國一般由律師作為遺囑執行人,而不是由公權機關參與,費用并不高。我國可以采用簡易訴訟、財產異議登記等便捷辦法,解決財產過戶繼承問題,同時也應該大幅降低繼承公證的收費,讓百姓“死得起”。(新京報 黑格二)

(責編:李艷)


相關新聞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网 |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日本天堂天v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久久综合网 |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