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報告稱,標示為黑龍江多多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黃連注射液在使用中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為確保公眾用藥安全,昨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網站上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暫停銷售使用標示為多多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黃連注射液。
從刺五加,到茵梔黃,再到雙黃連注射液,一段時間以來,在中藥注射液引發不良反應甚至致人死亡之后,藥監部門緊急叫停的事件已經發生多起。發現問題后及時向社會公布并采取相應措施,以避免更大的危害,自然是必要的,但從公共衛生層面來說,在頻繁的緊急叫停之后,不良反應接二連三出現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中藥注射液的用藥安全性能否得到足夠的保障,顯然是社會更需要的明確答案。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央視報道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中藥的品種有九千多種到一萬種,中藥注射劑只有120多個,所占中藥當中的品名的比例只有不到3%,但是70%的中藥不良反應案例都跟注射液有關系,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的比率要高于西藥。很明顯,這樣的比例遠遠超出了正常的范圍,在使用的安全性上,中藥注射液已經顯示出相當的風險,而非僅僅只是一種意外或者個體差異導致。
但這樣的風險與怎樣的因素相關,是生產環節中產生的質量問題還是中藥注射液本身的安全問題,我們還未得到進一步的回答。具體說來,如果導致不良反應的注射液是由于生產企業制造技術不足或者生產過程把關不嚴,那是否意味著相關職能部門對其監管過于松懈?如果是中藥注射液本身的安全風險難以控制,那又如何能夠被允許進入醫療市場,以致民眾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僅憑基本的醫學常識我們就知道,一種藥品在獲準被大量進入臨床應用之前,必須經過藥物非臨床試驗和藥物臨床試驗,經過嚴格的、長時間的科學評價,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們能夠看到目前均是國家批準生產的,但不良反應率超出,那在批準其銷售和使用前,我們是否已經做到足夠審慎和嚴格?
食品、藥品質量的監管之所以較之于其他商品要更加嚴格,就是因為它直接作用于人體,直接與人的健康和生命相關,一旦導致危險,代價高昂,難以彌補,這樣的教訓我們已經有過很多,社會的呼喚也已經十分強烈。因此,面對中藥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問題,我們不能僅僅限于“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以更科學、更審慎的態度,從共性上去查找問題根源,避免付出更大的代價,才是對公眾生命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負責的態度。(李瓊)
(責編:李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