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新民晚報》報道:本市吸毒者近半數為青少年,而且吸食的多數是新型毒品,這是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上海禁毒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得的最新信息。
毒品的危害人人自明,但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則更加嚴重,一旦在青少年中泛濫起來,則必將對整個青少年群體產生極大的危害和沖擊,進而對社會、法律、道德及整個民族產生深遠的副作用。
從網絡信息看來,青少年吸毒一般出現在富二代、富三代身上,他們有錢,有閑,有時間,但唯一沒有的是靈魂。一個人一旦吸毒,其靈魂就不得不被毒品所俘虜,成為毒品的奴隸,因此說吸毒者沒有靈魂并不為過。當然,吸毒青少年并不僅僅限于富二代,也被相對家教“寬松”而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孩子所涉足,其表現仍然是有錢,有閑,靈魂缺失。
鑒于青少年吸毒的嚴重性,學校就應當承擔起禁毒的橋頭堡作用。
禁毒其實仍然是靈魂禁毒的問題,一旦思想上鑄成了堤壩,則在禁毒問題上就起到了大半的堵截作用,而一旦一個人的靈魂缺失、思想空虛,毒品則極有可能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乘虛而入。這就需要學校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無論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好,平常人家的學生也好,都應當用高尚的思想來引導他,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應當將類似的教育內容向青少年灌輸,否則,他們就極有可能在家庭條件優越而父母不能盡管教之責的情況下被毒品所俘虜,這樣的結果相信不是學校、社會、家庭所愿意見到的。
在學校盡到橋頭堡的作用之后,社會應當建立一套防毒體系:一靠法律宣傳,法律部門應當承擔起禁毒宣傳的職責。二靠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力量,這就需要用高尚的而不是頹廢的文藝作品來影響人們的思想。三靠社區體系來實現防毒,對于那些居無定所的涉毒人員,應當靠公安領導下的社區力量來實現,而目前的情況是相關責任部門并沒有盡到類似發動群眾禁毒的職責。
讓青少年遠離毒品,不是一句空頭的口號,而是事關一個民族的質量和未來。(李振忠)
(責編:劉寶琴)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