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3點15分左右,杭州蕭山區風情大道地鐵一號線出口附近發生大面積地面塌陷,多輛汽車掉入坍塌口,數十人被困,至今已有4人死亡17人失蹤。
受困車輛被吊上來。浙江在線圖片
現在,各方面善后工作仍在繼續。應當指出,浙江省市領導部門應對及時,措施果斷,現場施救工作全面到位,為人員搶救及善后工作贏得了寶貴時間。特別是在信息公開方面,政府部門當天下午隨即召開現場新聞發布會,通報救援工作進展;杭州市承諾公開、準確、及時向媒體披露信息,不瞞報、不漏報。當地媒體也作出快速反應,借助電視臺直播、網站滾動等手段,讓人們第一時間了解現場情況。聯系近期一些地方發生的重大事故及政府相關作為,當地的做法值得肯定。
話雖如此,悲劇已經鑄就。由這起公共安全事件拉響的警鐘,正在我們耳邊回蕩。每一起事故發生的背后,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成因,然而它并非忘記教訓的借口。有專家將坍塌原因歸結于地質原因——杭州地區屬于沖積型平原,地下水非常豐富,土質以沙層粉土為主。這么說當然沒錯。可人們不禁要問:地鐵施工單位難道居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明知當地的地質條件而沒有切實做好防范措施,又該是誰的責任?
事故原因尚在調查之中,但可以確定,其中不可能沒有人為因素。無論成因有多復雜,如今發生的悲劇本身,已經決定了施工單位及相關監管部門不能免除責任。而如果一味強調“客觀原因”,除了本該承擔責任的單位或個人得以逃脫懲罰外,我們很可能還將因此失去避免災難再次發生的一次機會。
最新消息,杭州地鐵工程已全線暫停施工,有關單位著手對在建的35個工地進行檢測。這不禁讓人想起,7月份該市靈隱路地段也曾發生大面積路面塌陷,事故還是由地下通道工程所引起。遺憾的是,也許那次事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和反思。因此,對于此次地鐵坍塌事故,不能再輕易放過任何人為因素,特別是對工程承建、發包及施工等環節,均應一一展開全面、嚴厲調查。
這樁事故還讓人想到一個問題。近日,為應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國家出臺規模高達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如此龐大的款項,大部分將用于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且到年底就要完成1000億元的花錢任務。與此“相映成趣”,國家發改委門前人頭攢動,各地政府部門、企業紛紛前來“跑部進錢”,希望從中切得一塊蛋糕。
可想而知,新一輪建設高潮正在吹響號角。這里,且先不問4萬億元從何而來,這塊大蛋糕又怎么切分,透視這場拉動內需的盛宴,人們有理由擔憂:即將如火如荼展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否繞開類似于杭州地鐵坍塌事故的悲劇?
并非杞人憂天。從1998年來國內通過大規模投資拉動內需的“歷史經驗”來看,其所造成的消極后果至今仍未徹底清除。特別是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倉促上馬、大干快上,由此引發大大小小的質量安全事故,產生大量的豆腐渣工程,嚴重抵消了政府公共投資的正面效果。政府花錢搞基礎建設,本來就容易導致監管角色缺位,而一旦發生錢權交易現象,被犧牲掉的往往是工程質量及公眾生命安全。那些剛建好就倒塌的大橋、被船一撞就斷裂的大橋和(通行的)人多就垮塌的大橋,以及那些剛開通不久路面就四分五裂、坑坑洼洼的公路,在某種程度上,總體性的病根就在于此。
前車之鑒猶在,叫人如何不擔憂?所以,越是大干快上、熱情高漲之時,越是要嚴格要求、加強監管,不能再重走老路,重現以往的悲劇。近些年來,我們一直在為過去的教訓埋單,剛發生的杭州地鐵塌陷事故,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這一時代大背景下的產物。——僅從工程安全質量問題著眼,這樁悲劇何嘗不是身處于浮躁時代的又一象征性事件?該是時候,繞開這一條幾番循環、幾經徘徊的路了。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