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委書記連維良是一位熱衷發帖的網民。他曾在半年時間內在洛陽頭號公眾時政論壇上發帖84條,受到網民的熱烈關注。(9月23日新華社)
信息時代,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據統計,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國網民總數已達1.62億。以即時、互動為特點的網絡傳播方式,為公眾表達民意、參與經濟社會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輿論平臺。中國互聯網越來越凸現其表達民意和制造輿論的優勢,許多網民通過網絡新聞的時評、論壇、社區等方式相互交流觀點,在網上形成強有力的輿論空間,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強烈關注。
黨和國家領導人運籌帷幄,在百忙之中經常抽出時間聽取網民的意見,2003年,新華社首次披露中央高層領導對網絡的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在非典時期視察廣東時,對一位參與防治非典的一線醫生說:“你的建議非常好,我在網上已經看到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兩會”答中外記者問時說,他注意到,單就互聯網上向總理提的問題已經超過100萬條,點擊人次超過2600萬。如今,面對網絡輿論蓬勃發展的現實,越來越多的官員從聽匯報、讀文件、下基層了解民意的傳統方法轉向主動“觸網”,增強對互聯網相關情況的學習研究和反應能力。這說明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領導層不僅僅從現實社會中,也從網絡這一真實快捷的電波中了解民生和民意,使黨和國家的政策更符合社會的發展,更深得人心,網絡這一平臺成為高層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網絡極速發展的同時,像其它任何事物一樣也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問題:一是一些商業網站為提高“點擊率”,或炒作名人明星緋聞,或不負責任地披露所謂“內幕”消息,或發布虛假新聞、虛假廣告和色情有害信息等。二是一些人認為網絡是個自由的世界,只一味的追求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力,而忽視了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應有的義務。三是對社會現象不滿;故意擾亂人們的視線。這些問題的出現攪亂了網絡的純凈,影響了互聯網健康有序的發展。
在如今民主空氣異常濃厚的大環境下,人們的心理壓力需要一定渠道緩沖,社會情緒需要以某種方式宣泄,這樣,互聯網、博客等,在客觀上就承擔起社會情緒、社會心理的緩沖閥、調節器的作用。因此,對待博客和各種網絡言論,只要不觸及政治上的底線和道德上的底線,都應以寬容的態度容忍其存在。既不能堵,也不能放任自流,應以疏導為主。按照胡綿濤總書記“四個有利于”,(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擴大宣傳思想工作的陣地,有利于擴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從加強規劃、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充實隊伍等方面采取措施,營造出每一個公民都有利用互聯網的權利和自由,但同時要自覺地遵守法律和秩序,維護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中國對互聯網依法實行管理,同時我們也倡導互聯網業界實行行業自律,實行自我管理的氛圍。
互聯網政治的發展,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網絡輿論是我黨執政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我們要主動順應這個歷史潮流,掌握主動,要把互聯網政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形式,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有機組成部分。(羅瑞明)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