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三明日報》以《一張小卡片激發多贏效應》為題報道,沙縣農商行確立“與沙縣小吃共同發展壯大”發展戰略,不斷創新金融服務,不僅推動了沙縣小吃產業的發展,其自身也走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外出打拼的沙縣小吃業主們曾一度被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困擾著,這成了沙縣小吃發展的“瓶頸”。如何推動沙縣小吃這一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沙縣縣委縣政府著力解決的問題。 黨中央提出“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金融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舉措。 為此,在沙縣縣委縣政府的牽頭下,沙縣小吃業這一實體經濟與沙縣金融業努力尋找發展共贏的契合點。2011年12月,沙縣成為全國6個農村金融改革實驗區之一。沙縣農商行就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找準服務重點,強化服務功能,助推實體經濟——沙縣小吃業的發展,進行了努力探索,大膽實踐。 沙縣農商行成立了小吃金融服務中心,堅持問題導向,大膽創新金融服務。從最初推出“小吃創業卡”,以“背包銀行”方式主動上門服務,營銷推廣產品,到“一站式”服務,“福E貸”,到“小吃創業卡”升級2.0版本,再到實現“網”上全線上辦貸,并配套降息、提額、簡化擔保等優惠措施……沙縣農商行因為瞄準沙縣百億小吃產業,不斷創新產品,優化服務,金融“活水”潤澤小吃產業的同時,自身業務也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小吃創業卡”一次次刷新發卡記錄。截至去年末,發卡2.16萬張,授信1.61萬戶,授信金額18.64億元,用信13.19億元。 沙縣小吃這一實體經濟因為有了不斷創新的金融服務,發展蒸蒸日上。據統計,目前沙縣小吃全國各地門店共有6.3萬多家,年產值100億元,其中,已成立沙縣小吃集團餐飲子公司21家、連鎖店1896家。沙縣農商行則因為傍上沙縣小吃這一富民產業,而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小吃創業卡”客戶群體不斷擴大,贏利量不斷上升,不良貸款率不斷降低。 沙縣農商行與沙縣小吃業共同發展,獲得雙贏。實踐再一次證明,實體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創新支持,金融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來源: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