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訊? 據新華社報道近日,有關P2P(網絡貸款)平臺借貸寶“拉好友返現金”活動是否合理的爭議,將眾人的目光引向一個嶄新的P2P細分領域——熟人借貸,也就是利用社交關系發展債權關系。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此類平臺剛剛起步,發展前景仍有待觀察。 借貸寶是國內私募機構九鼎投資的平臺,今年6月上線,近日宣布獲得20億元融資。該平臺于8月8日推出“拉好友返現金”的營銷活動,被網絡輿論質疑違規。在業內人士看來,決定借貸寶生死的并非營銷手段,而是其熟人借貸的商業模式是否成立。目前,除借貸寶,支付寶、熟信等互聯網金融平臺也開始涉足熟人借貸P2P,借貸模式主要有匿名和實名兩種。總體看,這些平臺均是試圖通過網絡的熟人關系實現直接、小額的金融信貸交易。 借貸寶和熟信的特點是“匿名”。借貸寶主打熟人“單向匿名”借貸——借款人實名、出借人匿名,即用戶A在朋友中發起借款,朋友可以看到是A在借錢,B決定借給A,但是A并不知道是B出的錢。熟信的特點是既能“單向匿名”,也能“雙向匿名”。在雙向匿名模式下,出借人可以看到一個名單,借款人是其中之一,但出借人無法確定究竟是誰發起了借錢請求。 與上述兩個平臺不同,支付寶的熟人借貸是“雙向實名”。7月發布的支付寶9.0版本悄然上線“借條”功能,點開“朋友”一項才能看到,相當隱蔽。在選擇對朋友發送的內容時,用戶可以點擊“借條”一項,寫明借款金額、期限、利息等,48小時之后如出借人不回應,借條請求自動消失。 記者梳理發現,熟人借貸平臺是今年才出現的,均處于測試或起步階段,稍有名氣的平臺不足10家。這樣的社交金融模式是否成立?熟信、借貸寶等產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難以吸引用戶,而用戶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無法讓已注冊的用戶獲取熟人關系,自然難提熟人借貸了。熟人借貸模式的另一挑戰是風控。互聯網研究機構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表示,社交金融功能能否發揮出來,也要看平臺風控能力的“硬功夫”。 業內人士認為,熟人關系并非信貸的“安全屏障”,風險依然存在。此外,7月18日《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后,有關網貸行業的監管細則也將落地,熟人借貸高利率模式的合規性有待考驗。 |
相關閱讀:
- [ 08-14]衢州特大P2P集資詐騙案被告人周輝一審被判刑15年
- [ 08-14]人民幣大貶值局面下如何理財,P2P脫穎而出
- [ 08-14]91快車:P2P行業發展,下一步是借助品牌還是追求服務?
- [ 08-13]易通貸:人民幣貶值怎么辦 P2P網貸幫您資金保值
- [ 08-12]7月數據顯示:山東P2P網貸平臺數量躍居全國第二 中融寶一枝獨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