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險企人士分析,近期卡單保險的出現,或與險企銀保業績下滑,個險渠道業務推動力度加大有關 6月份以來,包括平安、安邦等在內的多家險企紛紛推出卡單保險,部分險企也開始推出各種方便客戶購物的非保險卡單。據證券日報(微信公眾號:證券日報微保險)記者統計,目前市面上保險公司推出的卡單保險中,意外險卡單最多。 “獲客難”一直是困擾保險業的一大難題,而險企新推的卡單保險無疑為解決獲客難題提供了一種新途徑。 某險企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卡單保險的一大功能是鋪墊個險業務,近期卡單保險的出現,或與險企銀保業績下滑,個險渠道業務推動力度加大有關。 險企吹響卡單集結號 卡單保險即卡式保單,也叫保險卡,指投保人在保險公司投保后由保險公司發放的具有與保單同等性質的、方便攜帶的保險憑證。 各險企推出的卡單主要有自助保險卡和紙質保險卡兩類。自助保險卡是一種憑賬號密碼上網激活生效的保險產品,客戶購買后可根據需要隨時激活;紙質保險卡的銷售方式如傳統保險,采用紙質投保書填寫,規定承保日期,打印出單。目前險企推出的卡單保險多以自助保險卡為主。 安邦保險在近期推出了4款自助保險卡單,包括安順無憂A款、B款,安順洪福A款、B款,保障內容以意外險為主,保費從100元到200元不等,卡單保險期間為一年。 4款卡單中,A款卡單總保費為100元,基本保額為5萬元,另外包含意外傷害責任10萬元,公共交通意外30萬元,航空意外50萬元。B款卡單保費與保額都是A款的2倍。 對于上述卡單,安邦保險在內部發行的宣導冊中稱,開發以及推出卡單有三方面意義:一是實現了服務創新,展示了公司形象;二是完善了公司個人渠道的產品體系,更好地方便廣大客戶;三是作為一種“敲門磚”,加大業務拜訪量、降低銷售難度、累積準客戶、促進保費上平臺。 記者進行不完全統計后發現,包括國壽、平安、太保、新華在內的多家險企已推出意外險卡單保險,保障內容大同小異,保額不相上下。 除意外險卡單保險之外,平安產險、中國人壽還推出了非意外險卡單。 平安產險推出的是“個人賬戶資金保障系列自助卡單產品”,此款卡單保險責任包括個人賬戶資金損失、掛失補卡損失、掛失救援服務等。 而中國人壽為了提高個險客戶黏度,直接推出在北京范圍內消費可打折的文惠卡,客戶只要登記一下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等信息就可以免費獲得消費打折卡。為了起到鞏固原有客戶,帶動新客戶,國壽總裁繆建民也出席了當天的發卡儀式。 營銷員提傭較少 業界通常認為,對客戶來說,卡單保險有投保方便,手續簡單,無需核保,不用擔心信息泄露等優勢。對營銷員來說,卡單保險保費低,易銷售,利于圈定客戶,開拓主顧,同時傭金付現,營銷員可直接增加收入。而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卡單保險不需要保險公司打印厚厚的保險合同書,為其節省一定成本。 事實上,根據證券日報(微信公眾號:證券日報微保險)記者的了解,真實情況并非如此。 有營銷員就表示,卡單保險最大的優勢是便宜,但這對營銷員來說吸引力有限,也就是提傭太少。而根據上述險企人士的表述,卡單保險除營銷員提傭較少外,也存在如到期不能續保以及受益人不清晰的問題等等。 此外,記者發現,部分險企不僅僅推出了意外險卡單保險,還通過網絡渠道,贈送免費的意外險,有險企免費贈送的意外險保額甚至超過了卡單保險的保額,網絡贈險也對卡單保險形成了沖擊和擠壓。 據記者統計,目前網絡贈險的幾家保險公司此前都推出過意外險卡單保險,某公司推出的免費100萬元航意險的保額甚至超過了100元保費的卡單保險保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