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斷下挫,讓我年初購買的股票縮水30%。清倉吧,實在于心不忍。”股民劉女士無奈感嘆,自己的養老錢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蒸發了。并非股民如此,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還有金價不時連續下跌也讓人心跳……面對變化無常的理財市場,市民的養老錢如何保值增值?近日,本報聯合中航三星人壽北京分公司特邀專家打造“理財盛宴”,引導市民科學合理配置養老錢,讓自己的養老錢不斷“壯實”。
理財規劃須及早
一個人的財富并不在于他掙了多少錢,更取決于最終留下了多少錢。能否留下、留下多少的關鍵在于理財。借助理財開源節流,應該及早規劃。
在這次理財講座上,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張國棟講道,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傳統的養老方式有些過時,借助理財實現養老目標已是一種趨勢。傳統意義上的養老不外乎子女養老、以房養老和儲蓄養老。
張國棟解釋,目前多數家庭僅有一個孩子,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一個孩子瞻養兩個老人,一個家庭將瞻養4位老人,隨著家庭穩定后夫妻還將承擔撫養孩子的重任。因此,年老之后依靠子女養老越來越不現實。而房子未來的空置率也會越來越高,房產不會無限增值,這就意味著不能成為投資的主要工具。
更多的人則將錢存入銀行以用做未來養老用。但是,面對通脹壓力,存入銀行的錢卻又在不斷貶值。據統計,我國從1980-2010年這30年間,CPI平均增長速度為5.7% ,相當于物價上漲了4.2倍。張國棟舉例解釋,例如一對35歲夫婦現在每年的支出為5萬元,如果維持現在的生活標準不變,按照以后每年5%的平均通貨膨脹率來計算,等到他們60歲時每年的支出將達16.9萬元,到79歲每年的支出增加到42.8萬元,35-79歲累計支出約為559.8萬元。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要解決通脹及養老問題,就需要依靠理財,而且是越早越好,因為越早產生的復利也就越多。
由一般人生的收支曲線圖來看,人往往在結婚前與退休后的生活支出高于工作收入;30-60歲,由于家庭和工作大體穩定,工作收入明顯高于生活支出。對此,中航三星人壽理財顧問表示,理財并不在于賺錢多不多,而是根據不同階段的生活狀況制定合理的理財方式。生活支出高于收入時,應該適當壓縮開支,設法將節余的錢保值或再增值;工作收入高于生活支出時,才應該將多出的收入部分用于再投資。
- 2011-12-26保監會:"大愛保險集團"私設大陸保險公司屬違法
- 2011-12-26家庭收入來源非常單一 保險轉嫁“后顧之憂”
- 2011-12-26保險保障基金入主中華聯合保險 持股比例達57%
- 2011-12-26海爾保險疑非法獲取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