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峰:科學發展觀形成與發展的歷程
m.shockplant.com?2012-08-27 16:29? ?來源:北京日報 我來說兩句
二、地位作用的最早闡釋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對科學發展觀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2003年11月27日,胡錦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重要的是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既是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黨中央第一次把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到“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的高度。 三、科學表述的正式形成 從2004年初開始,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再次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其具體標志就是把“以人為本”這一核心內容正式納入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之中,從而使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更為明確,精神實質更加鮮明。 2004年3月10日,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他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 由此開始,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便正式表述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胡錦濤在這次講話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各個環節、各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這是黨中央第一次對科學發展觀基本內涵作出全面、系統的闡釋。 四、戰略地位的重要提升 從2005年開始,黨中央對科學發展觀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逐步提升到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2006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強調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2006年12月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成果,從而成為我們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在這里,胡錦濤把科學發展觀稱之為“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這是對科學發展觀戰略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提升。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