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熱點關注 > 正文

當今十大思潮與最具價值的100個觀點

m.shockplant.com?2012-01-20 10:06?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我來說兩句

2011年經濟類十大觀點

1.不改革國有經濟無法實現共同富裕

對國有經濟進行徹底改革的必要性主要緣于以下兩方面:第一,不改革國有經濟,中國經濟的整體效率難以得到提升。第二,雙重體制并存造成了很大的尋租空間,使腐敗蔓延的趨勢難以扼制。

國有企業的逆勢擴張和地位加強,對于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究竟是禍還是福,并不能由它們獲得的短期盈利多少來評判,而要從它對于市場制度完善和經濟長遠發展的影響來判斷。國有企業的效率是否高于民營企業,已經有中外研究機構所作的實證分析,對它作出了有翔實數據支持的否定性結論。——著名經濟學家吳敬鏈,《經濟參考報 》,2011年9月26日

關注理由:不完成推進國有經濟改革這一任務,就無法在中國建立起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法治市場經濟制度和實現中國的持續穩定發展。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動搖

不能以GDP等同于經濟建設進而否定后者的中心地位。高度重視質量、安全,防范事故,決不應因噎廢食,忽視發展這個硬道理。可持續的民生改善需要可持續的經濟建設發展為前提和基礎。經濟增效、社會發展、轉變方式、改善民生,都需要并呼喚著改革,而改革最終還是為了促發展、惠民生。黨中央在大政方針層面,業已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指導之下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升華版”。——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9月27日

關注理由:2011年,圍繞是否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討論熱烈,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基本路線不動搖,有利于消除分歧,凝聚共識,加快科學發展。

3.征地制度改革將成中國下個增長極

城市化是中國未來無可置疑的增長潛力所在,但是真要把潛力挖出來,我們的體制、政策、觀念、操作都要發生很大的改革。因為已有的現成的土地征地為中心的制度,如果不改革,城市化潛力是不能順順當當釋放出來。十三屆三十全會大體劃了改革的路數出來,將來土地分兩塊,商業運用是一塊制度,那是以市場為基礎的,而且是要讓國有土地進市場,集體土地也可以進市場,至于工業用途、國防的用途、救災的用途,涉及到全國人民利益的用途,還要保留征地制度,但是那個征地要給予合理的補償。

以確權為基礎的征地制度改革,將帶動資產的流動、集聚、資本升值,讓城鄉人民分享,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下一波強有力的增長。我們把這個定義為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增長極。——經濟學家周其仁,長沙“晨報會講堂”演講,2011年12月29日

關注理由:農民進城可能永遠不回農村了,那他原來擁有的土地和房屋權利就得有一套相應的權利體系來保證它的流轉。

4.真正的消費不是刺激出來的

我們用擴大內需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我們真正要做的是開放國內市場,因為擴大內需,經常會倒向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為用刺激性的手段就可以把中國經濟發展起來,而中國經濟真正發展需要開放市場,開放市場靠企業家精神,這個企業家精神是政府給不了的,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給不了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原院長張維迎在夏季達沃斯年會論壇上的發言,2011年9月15日

關注理由:擴大內需是當前的重點課題之一,如何解決,需要深入研究。

5.道德力量的作用是法律替代不了的

道德力量調節是市場調節、政府調節以外的第三種調節。即使在市場經濟中,在市場調節與政府調節都起作用的場合,在法律產生并被執行的場合,道德力量調節不僅存在著,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場調節與政府調節所替代不了的,也是法律所替代不了的。——經濟學家厲以寧,《北京日報》,2011年7月4日

關注理由:道德滑坡成為2011年熱議的焦點。人類的社會交往離不開道德,市場經濟同樣如此,借用溫家寶總理的話,不僅房地產商要流著道德的血液,市場經濟也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

6.自由市場模式面臨結構性危機

不管這個模式當初設計的時候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沒有一種模式只有成功沒有失敗,沒有一種模式能夠永遠有效。任何一種模式運行一段時間以后,原來的好處就會越來越少,壞處越來越多。而在進入困局的時候,如果這個社會的政治、法律結構,使發展模式能很快得到調整,那么問題解決得就快,如果一個社會的政治和法律結構即使把腦袋撞破以后也不讓你改,事情就麻煩了。假若金融危機還要持續下去,那么這種激進的勞工運動就會越來越多。假若西方主要經濟體在未來的兩年內,復蘇得比較快,這些運動就會失去動力。不過,必須注意的是,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都有相當大的彈性,這些抗議聲勢巨大,看起來很可怕,但是在看這些亂象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政府會積極保護這些示威者,促進示威游行健康地發展。——學者丁學良,《時代周報》,2011年11月18日

關注理由: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及“占領華爾街運動”蔓延使新自由主義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7.勞動力優勢不可繼續維持

據估算,中國制造業工人一小時的薪酬,大約相當于美國同行業工人一小時薪酬的3%;跟中國最接近的是菲律賓,其制造業工人報酬差不多是美國制造業工人的6%;墨西哥約是美國制造業工人的12%。很多學者認為這是中國的競爭優勢,勞動力成本很低,而且勞動力數量大。但是到今天,這個優勢是不是還有必要再維持下去?如果再維持下去,這個優勢勢必變成中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長久劣勢,因為勞動力成本長久低廉的結果會抑制許多其他良性發展,包括格殺技術創新的動力。——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據《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一書

關注理由:如何讓千千萬萬的勤勞的中國人走向共同富裕,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難題。

8.高利貸堰塞湖堵不如疏

中國的高利貸是影響金融穩定的可怕“堰塞湖”。堵不如疏。中國的民間金融從來沒有因為圍追堵截而消失,相反,卻能在野蠻生長中無序壯大。善用民間金融,首先要把民間金融納入監管體系,而后允許民間金融機構發展,放開利率上下限區間,使小型金融機構獲得合理的利潤。民間金融興,則中小企業興;民間金融衰,則中小企業衰。一旦民間金融崩潰,中小企業將遭遇一場浩劫。——財經評論人葉檀,《北京晨報》,2011年9月19日

關注理由:溫州老板“跑路潮”事件讓民間高利貸問題暴露出來,引發社會關注。正視民間高利貸問題,規范民間投資渠道,是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9.中國機會之窗很快就會閉合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當中取得的進步是東亞增長模式一次成功的變異。該模式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遺留的條件下發端,如今已經耗盡其潛力。因此,中國的發展也到了關鍵的時刻:如果中國不能及時解決其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中國的增長將不可持續。任何結構性的調整都會伴有陣痛。但是,拖得愈久,痛的愈深。中國今天的經濟地位為自己提供了機會之窗。但是窗戶很快會閉合,因為特定的改革政策獲益者正在發展成為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可不愿意喪失已經獲得的益處。——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中國日報》,12月23日

關注理由:加快改革,實現發展方式轉型,仍是2011年中國公眾的最大期待之一。

10.發展中國家即將迎來工業化黃金時代

經濟學家巴里·艾肯格林說過:“目前金融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如果這是事實,那接下來最有可能是工業化的新黃金時代。發展中國家即將到來的工業化黃金時代,將有助于發達國家創造就業崗位并促進經濟復蘇。這一新時代有兩方面好處:一方面,它有助于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到2015年,將世界貧困人口減少一半的計劃;另一方面,還有助于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對于所有人而言的黃金時代。——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高級副行長林毅夫,《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12月30日

關注理由:發展中國家能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引領世界經濟走出金融和債務危機,是2011年的熱議話題之一。

  • 責任編輯: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 |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 六月婷婷最新中文字幕网站 | 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 |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