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我們強調讀史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明確讀史的基本目的,這就是“以史為鑒”。
值得引起我們深思的是: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專門提示領導干部重視讀史、習史的目的。他特別強調,“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上,落實在提高領導工作水平上。而具有歷史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即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能夠從以往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只有“知古鑒今、古為今用,這樣才能在我們認識和處理現實問題中發揮歷史知識的積極作用”。
真 正 做 到“以 史為鑒”,就要“以史為戒”、“以史為訓”。因此,必須建立起理性的文化自覺。所謂自覺,就是要有深刻的反省和反思,學會以歷史為鏡、觀察現實的方法。從現實當中發現問題,回到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讓歷史告訴未來。
在我看來,要將“以史為鑒”的理念轉變為領導干部的自覺行動,需要進行必要的訓練。這種訓練又需要和黨性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真正落在實處。
黨性訓練是黨的建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今天,黨性這個政治概念應該如何界定?黨性是否包含著理性和科學性?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黨性不僅表現在黨員對黨的忠誠,高度集中統一的組織性,嚴格的紀律性,還應該體現在黨員應具有理性修養和科學態度,善于思考,具備分析、判斷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能力。應該說,這樣概括共產黨人的黨性,反映了時代的需要,政黨健全發展的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必然選擇。
假如這個定義成立的話,自然就引出黨員干部的理性修養問題。其實,關于共產黨員的理性修養問題并不僅僅是一個現實問題,而是歷史問題。理性修養亦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劉少奇當年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談的就是這個問題。
提高共產黨員的理性修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對黨員開展必要的歷史文化教育。在這方面,我們有歷史的經驗,也需要有所探索、有所創新。當年,黨的中央領導群體對黨員的歷史文化教育格外重視。張聞天在考慮馬列學院的課程時曾經專門談到增設歷史課程的問題。他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以西洋史為基礎。今天看來,這個論斷仍有其特殊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通過歷史和文化的教育,對黨員注入不可缺失的認知理性,使他們的理性得以生成。他們掌握了判斷、理解和分析問題的歷史觀、方法論,才能對所遇到的問題本身產生深刻的認識。那么,歷史和文化教育究竟應從哪里入手呢?這恐怕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我認為,針對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的現實思想狀況,尤其要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的歷史觀念和思想原則,深入進行黨的“歷史決議”教育、中西文化史教育、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