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請您重點談談如何正確認識“雙輪驅動”的文化發展方式和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的問題。
蔡武:在認識文化的雙重屬性,理解文化的雙重功能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的“雙輪驅動”文化發展方式。這一發展思路,是保證文化改革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我們把文化建設的形態,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公益性的文化事業。這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必須由政府主導、財政支撐。同時,也要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另一部分,即經營性的文化產業。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搭建平臺,營造良好環境。
過去有一段時間,有些人認識不到位,對文化體制改革理解不到位,提出所謂“文化產業化”、“文化市場化”的說法。我在多個場合表示不贊同這種說法,我們從來沒有提過這樣的提法,一直堅持區分兩種形態,堅持兩手抓,雙輪驅動。經過近幾年的反復宣傳,社會上已經逐步接受了我們的觀點,但時不時仍然有“文化產業化”的說法,我們還得加大宣傳力度。
對于各級政府文化行政部門來講,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一個都不能少。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特別強調“政府主導”,要確保投入,重視建設,狠抓落實,強化領導。不能以搞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的名義,推卸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責。要特別注意確保公益性文化機構保持“公益性”,不能只為少數人或特定群體服務,損害多數人的文化權益。對待發展文化產業問題,一定要從傳統思維中解放出來,從轉變政府職能的角度來認識,政府不能直接辦企業,政府的職能是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加快搭建政策支撐、公共技術和信息服務、投融資服務、文化貿易和交流合作、人才培養等平臺,搞好市場監管,不能越俎代庖。
做好上述工作,其實就是在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的轉變,這個過程肯定是艱難和曲折的。由辦到管的轉變,涉及管什么的問題,更難的是怎么管的問題。過去辦文化,我們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和手段?,F在管文化還需要不斷摸索。我想,一是要做到依法管理。文化立法工作雖然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文化發展實際需求相比仍顯薄弱,還需要制定更多的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行政。二是要做到科學管理。在管理文化事務上,要遵循兩個規律,一個是市場規律,一個是文化規律或藝術規律。要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促進文化健康發展,切不可搞長官意志,搞文化躍進。三是要做到有效管理。文化管理要有針對性,要能切實解決工作中的難點重點問題。在由辦到管轉變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體制機制上的、有方法手段上的、有層出不窮的各類新問題,都需要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出主意,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