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北京2月16日電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的發展,“十一五”期間,通過制訂實施《聽力語言康復“十一五”實施方案》,為近10萬名聽障兒童提供了康復服務,逾12萬名家長接受培訓,超額完成“十一五”計劃任務。
服務領域拓寬、服務條件改善、康復效果提升是“十一五”期間聽力語言康復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2005年,啟動“聽力重建 啟聰行動”;2009年,啟動貧困聾兒人工耳蝸搶救性康復項目,截至2010年底,累計為2400余名重度及以上聽障兒童免費植入人工耳蝸;聽障兒童康復救助標準大幅提高,中央財政為貧困家庭聽障兒童提供的康復經費補貼從“十五”期間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十一五”期間每人每年10000元,基本實現了救助對象的免費康復;成人聽力語言康復工作開始起步,30個?。ㄊ?、自治區)開展了成年聽力語言康復工作試點,服務聽力殘疾人16萬人次。
地方活躍是“十一五”期間聽力語言康復工作的又一個突出特點。在國家項目帶動下,各地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為契機,廣泛開展聽障兒童康復救助。截至目前,已有近20個?。ㄊ小⒆灾螀^)出臺針對聽障兒童康復的救助政策。
我國現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0—6歲聽障兒童約13.7萬,聽力障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笆濉逼陂g還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幫助更多聽障兒童,特別是貧困家庭的聽障兒童實現康復。2000年,中國殘聯、衛生部等10個部門在聯合下發的《關于確定“愛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把新生兒聽力篩查納入婦幼保健的常規檢查項目。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國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還存在覆蓋面小、失訪率高、篩查工作與康復工作缺乏有效銜接等問題,廣大群眾,特別是新生兒家長也需要提高重視篩查、接受篩查、配合篩查的意識。
今年3月3日的第十二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為:“康復從發現開始——大力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此次主題由中國殘聯、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部、衛生部、人口計生委、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質檢總局、廣電總局、食品藥監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等15個部門共同確定。
自2000年由民政部、衛生部、教育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個部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以來,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為普及公眾愛耳護耳科學知識,避免和減少耳聾發生,提高聽障人群生活質量,推動我國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