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奠定堅實科技和人力資源基礎”。“十二五”規劃建議第七部分第一段關于人才發展的論述,在以前的規劃是沒有的,體現了國家把人才發展切實擺上了優先位置,通過人才優先發展,確保“十二五”規劃目標的落實。另外,把科技、教育、人才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規劃提出來也是一個重大創新,科技發展是先導、教育發展是基礎、人才發展是核心,三位一體的戰略謀劃是推動科學發展正確而又必然的選擇。這一段中要求“必須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其重大現實意義在于把科技、教育、人才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統籌協調、整體推進、互為促進、服務發展。
建設人才強國,“十二五”這五年是關鍵時期,必須在形成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上下功夫,把人才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這個戰略布局有四個方面:首先是人才資源優先開發。要大力加強能力建設,加大教育投入,實現人才資源的可持續開發。特別要優先開發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重點發展領域的緊缺人才、企業高技能人才等重點人才資源;其次是人才結構要優先調整。人才結構要適應“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圍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來優化人才的素質結構、分布結構和培養結構。要加強人才資源配置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創新,引導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大學生向基層流動、城市人才向農村輻射、區域人才暢通流動,以人才結構優化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第三是人才投資優先保證。要加大國家財政性投入力度,保證對人才的投入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的增長幅度,中央要求2015年人力資本投資占GDP的13%,這是一個很硬的指標。現在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增長幅度,更在于優化投入結構。比如教育的結構要重視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企業要加大對技能人才的培訓投入力度;第四是人才制度要優先創新。“十二五”期間要盡快建立一個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人才體制,尤其要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角色定位。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市場要唱主角。政府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公共服務和權益保護方面。總之,要把四個優先扎扎實實地落實到“十二五”規劃的方方面面,為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奠定基礎。(本報記者:李可 光明網記者 陳暢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