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探討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郭桂萍,2010)。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現在我國對外貿易結算的90%以上是用美元,資本項下的金融交易也主要是美元,人民幣與美元的交換關系在短期內很難被弱化;人民幣匯率事實上也一直是盯住美元的,并在今后較長一點時間內,人民幣匯率應實行主要盯住美元的、有浮動的、競爭性的固定匯率,即形成既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又有管理的匯率較為符合中國的利益。從貨幣職能的角度,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只是在部分區域、部分貿易采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但是人民幣成為投資貨幣并最終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道路還很漫長。當前更為實際的問題是:如何將人民幣打造成更便利、更為貿易伙伴信任和接受的計價和結算貨幣。
1.推動人民幣的國際互換業務。人民幣的國際互換業務這有助于在國際貿易過程中逐漸使用人民幣結算,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從而為人民幣最終國際化奠定基礎。2008年12月12日,中國央行與韓國央行簽署了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的貨幣互換協議。此后,中國央行相繼與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阿根廷的貨幣當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目前,貨幣互換總規模達到了6500億元人民幣,這六方占我國雙邊貿易的35%(隋玉明,2009)。
2.擴大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的范圍。2009年4月8日,國務院會議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4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2009年7月6日,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2009年12月21日,我國央行發布了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31條。2010年6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就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指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東盟地區擴展到所有國家和地區。2009年7月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以來,人民幣資金結算、清算渠道便捷、順暢,人民幣出口退(免)稅及進出口報關政策清晰明確、操作流程便利,受到了試點企業的普遍歡迎。人民幣的跨境結算業務,可滿足企業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實際需求,進一步發揮人民幣結算對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促進作用。
人民幣的國際互換業務和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的開展只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邁出的一小步。要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中國應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積極穩妥開展離岸金融業務。逐步實施匯率的目標區管理,不斷發展金融市場,加強貨幣管理能力和調控能力,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基礎(田震坤,2010)。(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財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