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熱點關注 > 正文
中國經濟將從中部找到新支點
m.shockplant.com?2010-09-08 17:3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我來說兩句

承接轉移:應改善軟環境

中國的對外開放主要在沿海地區,中西部出口加起來占全國的比重還不到10%,開放度很低。

“中部地區的開放取決于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向型產業,如加工貿易向中部轉移。現在沿海地區成本要素提高,外部市場不好,勞動密集型產業利潤很薄,受到越南、印度等國家的競爭,最好的選擇就是向中西部轉移。”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對外開放是從東向中西部梯度進行的,現在東部地區工業化、城市化基本完成,中部地區應該接上。”劉勇對本報記者說,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部地區轉移,但承接轉移一定要改善投資軟環境,不能“關門打狗”,包括項目的審批、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使其更好地進入市場,應向東部學習。

國務院8月31日出臺《關于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希望加速中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在全國范圍內優化產業分工格局。

“沿海之所以發達,除了省會發達,還有與省會競爭的城市。遼寧有大連、沈陽,山東有青島、濟南,浙江有溫州、寧波、杭州,廣東有深圳、廣州,使一個支點變成兩個支點。而中部的優勢資源集中在省會,如武漢占湖北省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中部各省應該雙中心、雙核發展。”王小廣說。

他還說,國家鼓勵產業從沿海向中西部轉移,沿海就少給優惠政策,多給中西部一些政策,比如金融對產業的扶持等。中部地區資源型國有經濟比重較大,今后要重視依靠民營資本,特別是在競爭性領域,發展私人經濟,以此作為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動力。  根本出路:改革和體制創新

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使許多企業的出口轉內銷,使國際營商環境與國內營商環境的差異體現出來。企業出口到歐美市場面對的是規范的市場經濟環境,而內銷面對的問題就很多。

“根本出路是改革,加強體制創新。這絕不亞于1979年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從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轉向較成熟、規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框架,至少還需要30年,需要像1979年的艱苦卓越的解放思想和大膽的先行先試,推進體制創新和進步。”張燕生說。

“中國要成為開放大國和經濟強國,需要依靠技術能力的提高和創新環境的改變。”張燕生說,中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需要聚集優質要素,而中部地區在中國的中心位置。

中部地區如何進行技術進步、市場創新、體制創新?張燕生建議,核心要放在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加快推進經濟國際化,提高人才、資本、產業、貿易、金融參與國際化的能力。比如,中部開放要提高經濟的國際化程度,不僅是出口,也包括進口;不僅包括招商引資,還包括“走出去”;還要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優質的要素到中部來,在開放中得到發展。

“中部沒有人才就不能搞技術創新,中部崛起要靠改變自身發展的動力、改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來實現。”張燕生說。(劉慧)


責任編輯:王秀欽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午夜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理论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一级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日本末成年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