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產品安全管理,在監控中保障精致農業。實行農產品“實名制”銷售,建立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實行“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監控”。借鑒臺灣區域品牌管理經驗,實行“區域共同品牌+企業品牌”的復合品牌制度。由行業協會統一制定質量標準體系,規范產品包裝設計和實施品牌推介活動;設立區域共同品牌的授權使用制度、質量體系認證制度和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建立授權企業產品質量監控體系,開展產品質量定期檢測和信息披露。推廣實施GAP管理體系,建立適合福建實際、操作性強的出口農產品農業規范認證管理體系。
實施多樣化的品牌運作,在市場營銷中提升精致農業。繼續做好“三品”認證,構筑以無公害農產品為基礎、綠色食品為中堅、有機食品為頂端的塔式發展結構。實施“品牌農業”發展戰略,打造一批省級、國家級乃至國際級的品牌農業、品牌企業和品牌區域,提升外向型農業的國際營銷水平。加強品牌設計、培育和營銷中的文化內涵,強化人文和風土氣息,提升品牌價值。采取網絡交易、快遞公司銷售等新型營銷方式,提高農產品運銷效率。
完善產業鏈的利益聯結機制,從組織協同中保障精致農業。引導核心龍頭企業通過建立風險保障機制、設立風險基金、保護價收購等方式,與農民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探索靈活多樣的土地流轉方式,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鼓勵農民與加工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建立以物流中心為載體的加工企業物流聯盟,減少甚至消除聯盟企業在倉儲、庫存、物流配送系統等方面的重復投資,降低運作成本,提高市場的反應速度。
實施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從生態建設中夯實精致農業。要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形成有利于保護耕地、水域、森林等自然資源和農業物種資源的激勵機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實行“測土到田、配方到戶、指導到人、供肥到點”的運作模式,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出臺優惠政策,發揮農民合作組織在改善農業面源污染中的作用。重視臨港工業發展對近海養殖業的影響,加快推進海洋功能區劃,探索和完善失海漁民的補償機制,通過轉移、轉業、資產置換等方式,解決臨港工業發展中海洋生態保護和失海漁民再就業問題。(作者為福建師大經濟學院副教授)
- 2010-03-22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存在四大問題
- 2010-03-22女性高昂就業成本該誰承擔
- 2010-03-22站穩制高點 加快產業化
- 2010-03-22尊嚴的高度,尊嚴的寬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