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熱點關注 > 正文
人口較少民族:怎樣留住最后的文化遺產?
m.shockplant.com?2010-02-23 10:10? ?來源:人民政協報    我來說兩句

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是我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我國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也隨之面臨著強勁沖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22個民族人口在10萬以下的人口較少民族。在他們所居住的地區,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落和民居正在減少,大量傳統民族民俗實物正在消失。

在新形勢下,如何保護人口較少民族文化遺產,成為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期間部分委員們熱議的話題。43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關于加強人口較少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提案。為推動提案的辦理,并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將“加強人口較少民族文化遺產保護”作為年度重點調研的課題之一。

夏末初秋,北京的早晚已有了秋的涼意,我國的南方依然是烈日炎炎。由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劉峰巖、王生鐵任組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任副組長,部分政協委員及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的相關負責同志組成的調研組,踏上了廣西和云南的調研旅程。

在行走中觸摸真實的民族文化

——廣西和云南人口較少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狀況

為了盡可能地多看一些村寨,多了解一些真實情況,調研組向地方陪同的同志表示,哪怕是翻山越嶺披星戴月也一定要進村入戶。同志們每到一地,即兵分幾路,來到村民家中,察看他們的生活狀況,了解生產和收入情況,聽取他們對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見和愿望。

調研組看到:廣西鳳騰山毛南族的古墓群和云南芒捧阿昌族的奘寺,作為人口較少民族不可移動文物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加大了對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文物普查的力度,廣西新發現人口較少民族不可移動文物近30處,云南新發現近50處;在建設人口較少民族專題博物館的同時,廣西、云南依托區域性綜合博物館,收集保護了一批人口較少民族的可移動文物。在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力度的同時,一批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其傳承人也列入各級名錄,得到比較及時的保護。

在廣西,民族村寨文化保護得到積極推進。以民族博物館為龍頭的“1+10”博物館辦館模式,為傳統博物館與新型博物館之間的合作、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開創了新的途徑。

在云南,8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的村寨被列為省級“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區”。這種以村寨為基本單位實行民族傳統文化在原生地整體性保護的方式,為人口較少民族村寨歷史文化的保護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責任編輯:王秀欽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网址你懂的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不卡v免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视频网站 | 亚洲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 亚洲免费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