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上的例證中使我們看到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的人力資源開發十分迫切。過去的歲月,東臺為滿足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要求,積極實施了多項并舉的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在創新工作機制打造服務平臺,創新實踐機制構建發展平臺,創新開放機制搭建教育平臺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滿足了即時需求,積累了許多值得推廣的經驗,但他們仍然感到農業產業要向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拓展必須大力度推進人力資源開發,尤其是江蘇推進沿海開發戰略,其破解人才制約的問題顯得十分迫切。從客觀上看,一是催生農村實用人才群體的環境因素缺乏,各項保障機機制孕育時間漫長。二是農業難有作為的傳統思維根深蒂固,對現代農業的認知膚淺。三是涉農工作辛苦,跳農門,居城市的愿望普遍存在,市場配置的難度加大。四是諸如大學生村官、農業科技人才的配置等工作只是在較高層面上推動的一種象征性體現,并未從根本上保障。從主觀上看,一是上下的組織程度不高,在無商不活、無工不富的認知牽引下對“三農”缺少應有的認識高度,從而使農業所需人才開發,在區域發展中的位置還不突出。二是動態性管理服務水平層次還較低,大多停留在年初談打算,年中搞培訓,年未統數字這些常態型上,針對性、系統性缺乏,各項服務管理工作并未落到實處。三是投入不足,配套政策不多。對涉農教育、培訓基地建設,農村科技人才的補充欠帳明顯。能工巧匠、經紀人獨立作戰較為普遍,他們獲取新知識、新理念、新政策的渠道不暢,激勵引導機制缺失。可以想象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先進地區尚存在農業人才開發培養的諸多難題,而在尚需作出更多努力的欠發展地區所面臨的問題就更加突出。今后我們應圍繞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在較高層面提升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地位,通過強化認識、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創新措施、上下聯動等多方面努力來謀取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成效。
一、發展農業產業化,掀起人才開發認識大提高。一是在較高層次的領導干部中突出開展《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培訓學習。圍繞充分認識農業產業化在 “三農”工作中的地位,充分理解人力資源開發與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辯證關系,充分思考縣域經濟中發展現代農業所具有的貢獻潛力,有效展開研討。在系統理解“三農”內涵,學習農業經濟理論上下功夫。二是政府相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要積極開展“三農”工作研究。全面把握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新要求。深入了解臺灣“三農”工作的新經驗、新進展、新問題。在全面推行“三農”工作的理論創新上下功夫。三是國家相關部門,各級人民政府應積極制定出臺“三農”工作大綱。在涉及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上應突出健全目標體系,鋼化主體責任體系,強化開發組織體系,細化培訓課目體系,落實激勵保障體系,完善信息服務體系,明確載體建設體系;通過考核引導來促進“三農”工作推進的機制再造上下功夫。
- 2009-12-28吉林省西部地區人力資源開發途徑
- 2009-12-27海峽西岸經濟區崛起與人力資源戰略論壇在榕舉行
- 2009-12-27“海西崛起與人力資源戰略論壇”答記者問
- 2009-12-19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事業單位推進聘用制
- 2009-12-04上杭:“兩個貼近”助力企業恢復人力資源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