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碳戰略的兩件大事和七項對策
m.shockplant.com?2010-01-18 12:39? 董小君?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我來說兩句
在氣候變化議題上,中國除了在國際談判中爭取更大的發展權外,決策層還要從國家戰略層面上抓緊做好兩件大事,不可再等。
第一件大事是,2012年前抓緊征收“國內碳稅”,以遏制發達國家的“碳關稅”出臺。征收“國內碳稅”能夠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在國際“碳關稅”壓力中,變被動為主動。盡管美國提出的“碳關稅”是違反自由貿易原則的,但從趨勢看,發達國家已經設定了這方面的話題我們不能被動等待,中國應在發達國家征收“碳關稅”之前,先征收國內碳稅。雙重征稅是違反WTO原則的,如果我們征收了國內碳稅,美國再征收碳關稅就是違法;二是在國內生產中,能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瑞典的經驗值得借鑒,瑞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從來就沒有超過0.5%。其成功之道就在于,他們通過對石油課以重稅(標準是每噸100美元)來推廣生物能源。在重稅之下,瑞典眾多企業競相尋找低成本的生物能源,將很多生物質廢棄物變成了能源。今天瑞典生物燃料的使用率已超過50%,成為世界工業化國家使用生物能源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三是政府可以將碳稅帶來的收入,補貼那些節能減排成效好的企業。
第二件大事是,抓緊研究“稀土—碳排放權”捆綁計劃。如果說碳排放是美國對中國“發展權”的限制,那么,稀土等戰略資源就是中國對西方“進化權”的限制。中國必須打好稀土等戰略資源這張牌。為此,筆者建議:以稀土等戰略資源出口配額多寡,換發達國家的減排技術。據世界自然資源研究所一項研究表明,在基準減排情景下,中國需要60多種技術,其中40多種是我們不掌握的核心技術。中國可以通過控制出口配額多寡,換發達國家的減排技術。
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國際趨勢,也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中,通過多途徑探索減排方式,才是解決國際“碳”壓的根本之策。
相關新聞
- 2010-01-12福州要帶頭發展低碳經濟 產業結構“騰籠換鳥”
- 2010-01-11低碳生態城將建島外
- 2010-01-10引導低碳生活 福建啟動家庭垃圾分類減排試點
- 2010-01-10今年申請赴港澳定居審批分數線 三大領域入手 廈完成"低碳"規劃
- 2010-01-10廈編制完成“低碳城市”規劃 交通建筑是重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