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新變化
把干部年輕化理解為“以年齡劃線”,把干部知識化專業化理解為“以學歷劃線”,是不客觀和不科學的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干部隊伍、包括領導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徹底改變了改革開放以前干部隊伍年齡老化、青黃不接的局面,也改變了知識老化,不能適應新發展需要的局面。目前,就干部隊伍的整體而言,35歲以下的公務員已經占到了公務員總數的70%左右,而大專以上學歷的公務員也已經占到公務員總數的87%左右。無論是從干部隊伍的年齡梯次結構,還是從干部隊伍的學歷結構來看,我國干部隊伍的基本面貌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基本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干部素質的要求。特別是在1994年我國實行公務員制度以來,公務員“凡進必考”。經過15年來的發展,基本有序地改變了公務員隊伍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使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識的新鮮血液充實到公務員隊伍中來。因此,如何形成一整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客觀的、穩定有序的、科學的職務和職級晉升機制,給每個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以穩定的職業預期和發展動力,消除干部年齡的“天花板”現象,是我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所以,干部年輕化是規范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自從《公務員法》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頒布以來,我們黨和政府一直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注重實際、群眾公認”的用人原則,堅持在選人用人上的“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這些是我們選人用人的根本原則,是我們在選人用人上應遵循的基本的法律法規。干部年輕化是我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年輕化必須是在遵守基本原則和法規的前提下“注重選拔和培養年輕干部”,對那些特別優秀、德才兼備、有發展前途的年輕干部注重培養,而不是一種以年齡為杠杠的一刀切的普遍做法,更不是要任職年齡層層遞減。從國家發展的大局出發,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一個人不能因為年齡上的優勢獲得在職務上優先晉升的機會,同樣,一個人也不能因為年齡上的杠杠在特定的年齡段就喪失了職務晉升的渠道。
- 2009-12-03專家:吸取蘇共教訓根據民眾滿意度升遷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