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文史縱覽 > 正文
重解歷史唯物主義:路徑與意義
m.shockplant.com?2010-01-06 09:07?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在對資本邏輯的批判分析中,馬克思在兩個意義上超越了近代的唯物主義以及建立在這一唯物主義基礎上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第一,近代唯物主義從可感性的物質表象出發,探討的是表象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也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按照這種方式來思考資本邏輯時,就會拘泥于資本的物質內容,而看不到資本的形式化特征。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中著重揭示的問題。由于形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作為資本載體的商品、貨幣與資本,這才形成了拜物教意識。第二,產生上述思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不能歷史性地看待資本主義社會。當時的哲學家與經濟學家都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社會只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特定階段,而是將之看作是合乎人性的自然社會。這是將資本主義社會永恒化的想法。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這些人沒有看到,在資本邏輯的作用下,資本家只是資本的人格化。正是對資本邏輯的透視,使馬克思能夠將自己與當時的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區別開來,也才使哲學真正地擺脫了解釋世界的特征。因此,如何揭示資本邏輯與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社會主義思想之間的內在關系,這是我們重釋歷史唯物主義時需要在研究視野與研究方法上加以突破的問題。

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視野

今天重新理解歷史唯物主義,一方面是為了深入理解馬克思的哲學理念,另一方面是為了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理念來面對當代的問題。這決定了重釋歷史唯物主義必須具有當代的歷史與文化視野。

這種當代視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批判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變化。馬克思面對的是剛從封建社會中脫胎而出的資本主義社會,自由競爭構成了這一社會的重要特征。但在19世紀后期,資本主義社會經歷了一次形態上的轉變,即從自由競爭轉向了組織化的社會階段,以福特制為基礎的現代大工業生產取得了主導性的地位。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又經歷了新的轉變,以電子技術為主導的后組織化生產階段登上了歷史舞臺。在這三個不同的階段,資本邏輯都體現出各自的一些特征。這意味著不可能簡單地以歷史唯物主義來面對當代歷史。重釋歷史唯物主義就必須揭示當代社會的內在結構及其歷史變遷。其次,在這三個不同的階段,西方社會的文化理念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盧卡奇與法蘭克福學派面對的是大工業生產的資本主義,而后馬克思主義面對的則是60年代之后的后組織化資本主義社會。因此,我們必須揭示這種社會變化與文化理念變遷之間的內在關系。這既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在當代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時必須加以探索的問題。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的哲學理念,那么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發展就能夠充分借鑒各學科的研究成果。只有將這些成果納入到我們的研究視野之中,我們才能真正地實現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新闡釋,真正地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面對當代歷史與文化。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哲學系)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本女优天堂网 |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思思久99在热线女精品视频 |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精品456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