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群言薈萃 > 正文
俞可平:我對中國模式充滿期待
m.shockplant.com?2009-12-30 12:43? ?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以經濟發展為核心,追求社會和自然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社會發展首先是經濟發展,只有經濟的迅速增長,才能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不能把經濟發展等同于社會發展,更不能將發展簡單地等同于GDP的增長。經濟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人口增長、國民素質、社會安定、文化教育等相協調,最終促進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

必須把效率和公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追求人與人、地區與地區、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平衡發展。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主義。效率和公平都是發展所要追求的價值,從根本上說兩者不可偏頗。在改革的初期,為了打破絕對平均主義的傳統,奉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策略有其合理性,但是,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政府必須及時調整策略,將效率與平等放在同等地位,對弱勢群體和落后地區實行必要的政策性傾斜,避免財富和權利在人與人之間造成分化,避免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社會經濟發展出現新的不平衡。

在全面推行經濟改革和社會改革的同時,要努力深化以民主法治為重點,以善政和善治為最終目標的政治改革,在民主治理和政府創新方面,需要有突破性的改革舉措。否則,改革的社會政治成本將大幅度增加。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化過程,也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以人的自由、平等、尊嚴為核心的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種基本價值,正像福利是一種基本價值一樣。政府不僅擔負著領導經濟發展的責任,也擔負著領導旨在深化民主的政治發展重任。政府既要推動以法治、參與、人權、透明、穩定為目標的全社會的民主治理,也要推動以分權、效率、責任和服務為目標的自身的民主治理。

記者: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模式如何處理好“自主性”和“普適性”的關系呢?

全球化是我們這一時代的主要特征,“中國模式”是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種現代化戰略,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實現民族國家的現代化,能否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如何處理全球化與民族化、普遍化與特殊化的關系,國家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體現為控制和管理全球化的能力。在談到全球化問題時,常常可以聽到這樣一種觀點,即認為全球化就是東西方的趨同,是人類走向大同世界,是經濟社會的一體化和同質化。由此產生出兩種極不相同的全球化對策:一種認為應當舍棄一切去尋求全球的同一性;另一種則認為應當以自己的傳統特色去抵御全球的趨同傾向。這種把全球化僅僅視為一體化和同質化過程的觀點,從根本上說是片面的和不適當的,缺乏對全球化過程的辯證性質的認識,由此得出的結論就很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有害的。全球化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內在地充滿矛盾的過程,它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既包含有一體化的趨勢,同時又含有分裂化的傾向;既有單一化,又有多樣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國際化,又是本土化。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久久99情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 日本在线a综合免费不卡 | 日韩国产中文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偷 |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