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理論參考 > 正文
“興亡周期率”,還是“興亡周期律”?
m.shockplant.com?2009-12-30 07:57? 張榮臣?來源:文匯報    我來說兩句

今天我們在此考證到底是“興亡周期率”還是“興亡周期律”,可能真的是有點咬文嚼字了;但把“興亡周期率”問題從語言學角度提出來,進而從政治學角度考慮怎么解決,卻是很有必要和意義的

《咬文嚼字》雜志上周公布2009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列于其中的有“興亡周期率”,評點者認為正確的表達應為“興亡周期律”;理由是,“周期律”是一種規律,指事物發展過程中某些特點反復出現,不是兩個數值的比率。

“興亡周期律”表達不了當年談話的深層次含意

從語義的角度看,應該說“興亡周期律”更容易讓人理解;但仔細一揣摩,卻感到“興亡周期律”一詞反映不出當年毛澤東與黃炎培談話的深層次含意。

規律揭示的是事物發展中必然的、穩定的、客觀的聯系,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卻無法改變規律。如果講“周期律”的話,是不是否定了“跳出”興亡周期的可能性?這樣也就沒有必要尋找打破興亡周期的“新路”了。

所以,黃炎培談話中提到的“歷史周期率”,除了包含有“規律”的意思,更多地是概括了歷史上在一定條件下發生政權興亡更替現象的“概率”。黃炎培當年出版的《延安歸來》一書中,用的就是“周期率”一詞。

結合語境看,用“興亡周期率”更好更合理。我們且來回顧一下他們當時談話的情境。1945年7月1日,黃炎培等國民參政員飛赴延安訪問。7月4日,毛澤東特邀黃炎培等到他家里做客。他們談了一個下午,最后,毛澤東誠懇地問黃老:您來延安考察了幾天,都有什么感想?黃炎培坦率地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

黃炎培的擔心是有充分史實根據的,中國歷史上長的王朝幾百年,短的就幾年。自秦到清總共62個正式的王朝,平均統治時間60年,就是跳不出先興后衰的周期率。從表面看,是宮廷爭斗、外侵、天災、民變使之衰敗、傾覆;從根本上說,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封建專制統治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壓抑。中國封建專制歷史悠久,自秦始皇奠定中央集權的皇權專制大一統局面后,歷代相沿。各個朝代都是皇權高于一切,皇帝可以獨斷專行、任意妄為,因此擺脫不了歷史興亡的周期率。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本欧美亚洲另类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 亚洲AV综合色一区在线 | 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 久久做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